作者:石安浅
2014年,HBO释出了《第八航空队》的先导预告片。
成百上千架轰炸机穿越英吉利海峡,顶着密集的高射炮火向着敌人腹地飞行。
逼真的场景、考究的装备还原和写实的空战氛围,引得影迷、军迷一片叫好。

(《第八航空队》预告片截影)
但没过多久,就传出《第八航空队》项目被砍的消息。
HBO由于上一部二战剧集《太平洋战争》的市场反响没有达到预期,最终决定放弃这个项目。
就在影迷们哀鸿一片的时候,苹果发动了“钞能力”出手了!
《空战群英》
Masters of the Air

2024年1月26日,时隔十年后,这部号称《兄弟连》精神续作的剧集《空战群英》终于与大家见面。

(《空战群英》截影)
该剧改编自唐纳德·L·米勒的同名纪实小说,讲述了二战中美国第八航空队的轰炸机飞行员浴血奋战的故事。
《空战群英》在播出前遭到了不少质疑声,大家对苹果能否还原HBO那种“味道”没啥信心,结果剧集一上线“真香了!”,该剧豆瓣评分也从8.3涨到了完结时的8.5。

(《空战群英》截影)
本剧作为一部历史剧,有一定的观影门槛。本期影评小派将结合史实对该剧进行一些历史科普和问题解疑,希望能为大家追剧提供一个辅助视点,也会从个人角度点评一下该剧的优缺点。
01
历史科普
1.第八航空队
二战时,大多数国家都没有独立的空军军种,当时美军只有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

(第八航空队标志)
美国参战后,组建了陆军第八航空队部署到英国,该部队鼎盛时有近20万名官兵和4000多架各式战机,至今仍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级航空单位。
2.第100轰炸机大队
该单位的出击次数、投掷炸弹总吨位、伤亡人数其实都不是榜首,但它绝对称得上是“最倒霉的”轰炸机单位。

(《空战群英》截影)
自成军起便霉运不断,训练事故、减员、近乎全军覆没的出击行动,被同袍戏称为“血腥一百大队”。

(第100轰炸机大队徽章)
有新兵得知自己被分到100 大队后直接崩溃了——“完了,分到这部队,我死定了!”
3.诺顿瞄准器
美国轰炸机精准投弹的黑科技。

(《空战群英》截影)
它的研发成本达到了惊人的11亿美元,要知道研制出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也不过花了25亿美元。

(诺顿瞄准器解析图)
美军飞行员们夸耀它“可以准确地把炮弹丢进泡菜桶里”。
剧中的美军飞行员在飞机即将坠毁的紧要关头仍不忘销毁瞄准器,就是担心它落到敌人手里。
4.25次飞行任务
美国空军规定:一名飞行员只要飞满25次任务就能退伍回家。

(电影《孟菲斯美女号》(1990)截影)
但这些飞行员的平均寿命是13次任务,真正能飞满全程平安回家的人屈指可数。有的机组前24次任务没挂一点彩,但在最后一次任务被打了下来,全组阵亡。
经典空战电影《孟菲斯美女号》讲述的便是一个功勋轰炸机组完成第25次任务的惊险故事。

(电影《孟菲斯美女号》(1990)截影)
后面这个指标被丧心病狂地上调到30次。
5.盖尔·克莱文和约翰·伊根
100大队的两位灵魂人物,350中队的盖尔·克莱文少校,418中队的约翰·伊根少校,二人也是一生的挚友。

(剧集剧照与真实照片对比)
战斗中克莱文先被击落,伊根后来与他在战俘营相遇时,克莱文冲着伊根喊道,“你咋才进来啊?”令伊根哭笑不得。
6.哈利·克罗斯比
刚入行时他还是个菜鸟,不仅会出导航错误,还有严重的晕机症。
不过,随着经验的累积,克罗斯比逐渐成为第100大队最出色的领航员。

(剧集剧照与真实照片对比)
剧集中没有他最出名的事迹——在轰炸波恩的行动中,克罗斯比担心炸到波恩大学(贝多芬曾在此求学)的建筑,于是给战友发出了取消攻击原定目标的指令,转而轰炸鲁尔。
7.罗伯特·罗森塔尔
罗森塔尔成名于轰炸明斯特的“血腥一周”,那次行动100大队损失惨重,13架轰炸机出击,最终只有罗森塔尔一架飞机飞了回来。

(《空战群英》截影)
此后罗森塔尔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惊险的任务,两次被击落,都有惊无险的生还,他也被同袍们称为“不死的罗西”。

(剧集剧照与真实照片对比)
罗森塔尔是为数不多飞满25次任务的飞行员。但他放弃了回家的机会继续作战,直到战争结束。
02
剧集解疑
1. 为什么大白天去轰炸,而不是夜里去?

(《空战群英》截影)
军事理念的不同。英国人的夜间无差别轰炸,自身伤亡的确是小,但精准度也很低,无法有效地摧毁德国的战争机器。

(《空战群英》截影)
美国人更相信自己的工业实力,用五十架轰炸机的代价,换一架德国飞机制造厂停产三个月,德国人一架飞机也造不出来,而自己这边却有源源不断的轰炸机补充进来,只要坚持精准轰炸,德国的军事工业迟早会枯竭。
2.为啥战斗机不护航?
航程不够。早期的护航战斗机P40、P47航程短,跟不了多久就得返航,后期P51(最大航程2700公里)列装,护航问题才得到解决。

(《空战群英》截影)
3.第四集的德国间谍是怎么暴露身份的?
这个间谍的破绽太多。
首先他的打火机就露馅了,美国大兵用的一般是ZIPPO,他拿的是奥地利产的IMCO 4700打火机,这打火机在德国市场很流行。

(《空战群英》截影)
美国人的日期格式应该是Aug 21st 1943, 他写成21st Aug 1943, 日月年是德语的日期格式。

(《空战群英》截影)
间谍唱美国国歌时唱错词了。What so proudly他唱成Just how proudly,而且其他两个美国人唱的有气无力的,他唱的跟德国军歌一样激昂(编剧估计也想嘲讽一下自己的同胞)。

(《空战群英》截影)
有人可能会好奇,有个美国人唱的时候不是忘词了哼哼的调吗?为什么他没事。这其实是当时抵抗军的惯例,可以出错,但不能超过两个,否则就是“鼹鼠”。
4.德国战俘营真的这么人道吗?
真的,但仅限德国空军战俘营。
当时,德国空军元帅戈林坚持要将所有击落的盟军飞行员都收容到自己治下的战俘营里。

(《空战群英》截影)
德国空军有不少飞行员被盟军俘虏,他们希望盟军能够善待自己的人,所以对盟军战俘很是优待。
不过要是落到德国平民或是党卫军手里就没那么好过了。

(《空战群英》截影)
德国空军管辖下的战俘营,无论是居住条件还是饮食条件都比德国党卫军管辖的集中营强太多了。战俘们甚至可以通过红十字会给家人写信,定期收到包裹改善伙食。

(《空战群英》截影)
一些飞行员逃跑了被抓回来,也只是略加惩戒。
一个叫伯特伦·吉米·詹姆斯的英国飞行员甚至创下了5年越狱13次的纪录。

(二战中的“越狱之王”——伯特伦·吉米·詹姆斯)
剧中还带了一笔英国军官伯特伦·詹姆斯组织76名战俘挖地道逃亡的事件。除了3人顺利逃脱外,剩余73人全部被捕,其中50人在押解途中被党卫军集体屠杀(1963年约翰·斯特奇斯导演将此事件拍成了电影《大逃亡》)。

(电影《大逃亡》(1963)截影)
管理战俘营的德国空军军官得知此事后愤怒地向党卫军抗议,并且向幸存的战俘们道歉。
5.为什么会有黑人飞行员?
真不是强行政治正确。
他们都出自大名鼎鼎的332战斗机大队(美国历史上第一支由非裔美国人组成的空军部队),该部队因机尾都被漆成红色,而得名“红色机尾”。

(《空战群英》截影)
当时,德国空军往往先派出诱饵引走护航战斗机,再集火攻击轰炸编队。好胜心强的白人护航飞行员每次都能上钩,但“红色机尾”们始终不离寸步,他们的表现扭转了外界的偏见,以至于后来,轰炸机部队出任务时会抢着要332大队为自己护航。

(电影《红色机尾》(2012)截影)
剧中有白人飞行员在战俘营里对“红色机尾”的黑人飞行员感恩戴德,并非虚构。
6.女军官是影射英国女王?
不是。克罗斯比回忆录里这个女士是一个苏格兰人,名叫A·M·Wingate。

(伊丽莎白戎装照和蓓尔·波利剧照)
伊丽莎白女王二战时是在辅助国土服务局做机械师和司机,剧中M女士应该是SOE(特别行动委员会)的成员,该组织专门在敌后开展间谍和破坏活动。
03
点评
战争片是一头“吞金兽”。
《兄弟连》花了1.25亿美元,《太平洋战争》原定1亿美元,最后超支达到2.23亿美元,《空战群英》要拍的还是最难拍的空战戏,最后耗费2.5亿美元。

(二战三部曲:《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空战群英》)
从最终效果来看,这笔钱花的很值。虽然有些片段的CG感过重,但瑕不掩瑜,剧集很精准地还原了空战的紧张氛围和残酷场面,沉浸感冲击感满满。

(《空战群英》截影)
上百架战机在穿越高射炮火布下的天罗地网,战士们一边与敌机搏斗,一边瞄准地面的目标,投掷杆一拉,炸弹呼啸着落下,有一种看全彩二战纪录片的感觉。

(《空战群英》截影)
但比较遗憾的是,诺曼底登陆的重头戏被一笔带过,只有罗森塔尔回忆的一个小片段,小派严重怀疑剧组拍到这儿预算不够了。
尽管导演、编剧、出品方都换了,但《空战群英》依旧延续《兄弟连》《太平洋战争》以纪实传记为故事基底的创作模式。在英雄集体中挑选几位英雄人物并联,从多角度展开故事。

(《太平洋战争》(2010)截影)
相比《兄弟连》那庞杂的人物关系,《空战群英》的人物建构其实更加简洁明了。
只要记住盖尔·克莱文、约翰·伊根、克罗斯比,还有后期加入的“大神”罗伯特·罗森塔尔这几个核心角色就可以了,其他的人物更多是充当背景板的作用。

(《空战群英》截影)
当然这也是本剧的一大缺憾。
《兄弟连》每一集都会重点刻画一个角色,索伯、温特斯、尼克松、“公羊”康普顿、斯皮尔斯、医疗兵尤金等等。上至军官下至普通士兵,观众看完是能在心中立起这个人物的。

(《兄弟连》(2001)截影)
《空战群英》在人物建构上逊色不少,盖尔·克莱文、约翰·伊根是“血腥一百”的灵魂人物,深受手下爱戴,但剧中二人的飞行技巧还是领导能力都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点。本来应该是两个“温特斯”的,结果弄成了两个“尼克松”,二人就像一对玩世不恭的欢喜冤家。
而罗伯特·罗森塔尔的塑造明显要好很多,剧里忠实再现了他高超的飞行技巧和英勇无畏的战斗意志,他很接近兄弟连“斯皮尔斯”的角色定位。

(《空战群英》截影)
不过,《空战群英》虽然无法企及《兄弟连》的高度,但也绝对能吊打大部分战争片了!
喜欢战争片的观众和军迷朋友千万不要错过它!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