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璐璐仔
四年前他深陷性丑闻事件,四年后,他陡然一身,带着最新力作回归。国内好评如潮,国外恶语相向。
排片占比成了他的“末日审判”,首周票房就是最好的例证。

(导演吕克贝松)
没错,这就是吕克贝松的《狗神》
《狗神》
DogMan

01
不幸的童年,要用生命治愈
《狗神》毫无疑问,不是给孩子们的夜间故事,而是一个成人世界的哀歌,它不只是吕克贝松导演的一次尝试,更像是一种深沉的叹息,透过屏幕传达给每一个观众。

卡莱伯·兰德里·琼斯饰演的男主角道格拉斯,他的面容不用多言,便有一种让人心生怜悯的力量。他的眼神,没有太多的修饰,却足以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提起吕克贝松的作品,他笔下的主角们总是要经历重重磨难。
从《碧海蓝天》的勇敢杰克,到《第五元素》里个性十足的红发莉露,再到《超体》中斯嘉丽·约翰逊的超能力飞翔。

(《碧海蓝天》、《第五元素》、《超体》海报)
他们总是在人生低谷中追寻希望的光辉,面临生活的种种困境,却从未失去内心的纯净信仰。他们的目标各异,或是追求自由,或是坚守正义,或是完成一项艰巨任务,但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投入其中,毅然前行。
《狗神》中的主人公道格拉斯正是这样的形象,不过,相较于之前的角色,我个人认为他更像是一次阉割化的产物。

道格拉斯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戏剧。他的存在,从一开始就似乎注定要在苦难中挣扎。

一个暴躁的父亲、一个背叛性极强的哥哥和一个逃避现实的母亲组成的家庭,正是这个让他备受煎熬的家,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疮痍。

小道格拉斯记忆中最为痛苦的时刻之一,是他被父亲无情地关进狗笼中,遭受了难以想象的虐待。
而更为严酷的是,父亲为了杀两只刚刚出生的小狗,竟然无耻地向挡在小狗前面的他开枪,枪声不仅夺走了他的手指和双腿的自由,更是粉碎了他所有的希望和梦想。

但在这一切黑暗中,也有一束光芒照进了他的生活。那是他忠诚的狗狗,它们不仅是他在痛苦中的慰藉,更成为了他重获自由的关键。
狗狗用血肉模糊的断指引来了警察,最终将他从狗笼中解救出来。

那天,道格拉斯虽摆脱了牢笼的锁链,却在那刻,与自由行走的日子告别。
辗转来到孤儿院,道格拉斯经历了人情的冷暖。那里,他深深地爱慕上了戏剧课的辅导员萨尔玛。
但命运似乎总爱与他开玩笑,阔别多年,当他终于有机会再次与萨尔玛相遇时,却发现她已婚,这让他的心再次沉入绝望。
重返家中的道格,面对着自己残疾的双腿和破碎的梦想,他的情绪变得极度狂躁不安。他对着轮椅狂砸、对着狗群嚎叫,似乎在说,“你这个该死的世界,你这个愚蠢的废物!”
在这一切之后,道格拉斯的生活似乎成为了一连串无休止的挑战和斗争。
后来,他本想普通的当上流浪狗收容所的经营者,却因为土地转卖而被迫离开。

在残酷的都市生活中,他四处求职,却屡遭拒绝,最终只能在一个变装酒吧里找到暂时的栖身之所。
道格拉斯渴望与自己的狗狗们安静生活,终于在一个废弃的楼栋中创造了一片属于他们的世界。
然而,现实的残酷如影随形,保险公司的骚扰和帮派流氓的威胁不断试图破坏这份平静。
由此,一场难以避免的战斗打响……
由此,道格所有的犯罪行为被“合理化”……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以为,这个故事“生动”的讲述了一个人的残与惨。
却不曾想,导演吕克贝松可是出了名的不按套路出牌,他自然不会只是在和你讲这个故事,而是巧妙地采用了非传统的叙事手法。

通过他与精神科医生兼警员伊芙琳的深入对话,逐步拨开视觉的伪装,把个人生活的经历与案情的探究在叙事中交织推进。
同时,我们从两人的对话中,也见证了道格自我意识多重层面的交织与冲突。

他每一次与狗狗们的互动,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情感反应,而是他内心深处欲望与现实之间持续对话的体现。
这些dogs,也可以看作是他无意识欲望的化身,是他寻找自我的媒介,因为道格与dog发音相同。

通过它们,道格探索着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界限。
他的那些话,例如‘我能走路,但只能走向死亡’,并非简单的悲观主义。这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是对存在的终极命题的勇敢直面。

在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生与死的界限如何在他的心灵中模糊不定,如何在生活的琐碎与日常中得到体现。
02
道格生活里的“那些光”
人生的苦难与欢乐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紧密相连。
孤儿院中的萨尔玛在道格生活中的角色,可以看作是为一位引导者,帮助他通过戏剧表演来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由此,戏剧成为一种治疗工具,让道格得以在角色扮演中释放压抑的情感,处理内心深处的冲突。
不过,他的情感流露,不仅是对莎士比亚文本的诠释,更是对自身经历的深刻反思。
而萨尔玛的离开,对道格而言,又是一次心灵的考验。好在有戏剧的加持,让道格在接下来变装酒吧的经历中,再次获得温暖。
起初的面试并不愉快,但道格还是为自己在舞台上争取一席之地,当他在试演中站立起来,开始吟唱法国香颂《La Foule》,这一行为超越了肉体的局限,成为心灵的解放。
他的声音,清亮而婉转,是他内心世界的纯净映射,也揭示了他对自我表达和实现的渴望。

当然,除了戏剧和萨马尔,还有那些可爱的毛孩子们。在道格的生命中,它们可以被看作是他的“救世主”。
就像片头的题词:“哪里有不幸,哪里就有上帝派来的狗。”

在道格儿时最为脆弱的时刻,狗狗们的陪伴和支持成为他抵御外界冲击的力量源泉。
在面临流氓团伙的入侵时,道格与狗狗们并肩作战,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战斗力。这一幕被吕克贝松导演以其擅长的犯罪题材电影风格呈现。

不过,与《这个杀手不太冷》的里昂不同,道格的战斗并没有完美的结局。枪战结束后,他不得不带着受伤的身体逃离,“抛弃”了他辛苦营建的家园。

直到道格被抓,此时他才理解,原来狗狗、戏剧变装、萨尔玛他们只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束光,而不是照亮他前行的光。

这就意味着,道格想通过他人或者狗的救赎指望不上,至此,我们又看到了吕克贝松电影中那熟悉的主题——万年不变的“自我救赎”。
03
逃不开的宿命论者
在吕克贝松的电影世界里,表层的叙述常常隐藏着更深刻的哲理和寓意。道格的人生故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伤痛”在这里成为串联每个人物的核心线索。
正如道格在与伊芙琳的对话中所表达的,“我们每个人都在承受着自己的痛苦。”
这既是对他们俩的刻画,也反映了人生普遍的真理:无论是心灵的创伤、身体的不完美,还是个性上的孤独和生活的艰难,这些都是人性共有的元素,但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自救才可以消除。

所以,在电影的终章,我们见证了道格与他的狗狗伙伴一起,从拘留所中奋力逃脱的壮举。
当他解开绑在腿上的固定器,缓缓直立,跨步走出那扇门,镜头捕捉到道格在阳光的沐浴下,他的身姿在光影中显得无比坚毅。
身后教堂顶端十字架投下的阴影,仿佛是对他的祝福和守护。突然,道格倒地不起。

此时,周围众多狗狗如海潮般涌来,环绕在他身边,仿佛在为他的新生欢呼。
这里,也印证了他所说的话,“我能走路,但只能走向死亡。”而在基督教里,传递死亡的理念时,则是肯定生的盼望。
就此,道格完成了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