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邶
最近DC上映的《蓝甲虫》大家看了没有?

豆瓣只有4.7分,不少在影院看的人可被震得头皮发麻,堪称DCU的又一个惨案。
“老套、陈旧、仿佛是二十几年前穿越回来的。”
“在电影院感觉像浪费了两个小时的生命。”

评论区哀嚎遍野,有这么差吗?
作为是爆米花电影的代表,超英题材电影向来能赚个盆满钵满。
其实《蓝甲虫》最早也是计划上线流媒体的,最终却花费将近2亿美金打造而上了院线,全球累计票房1.25亿美元,只上映了5周就上线点播平台,看来是回本无望了。

大批超英电影出现,以及续集的不断推出,也让这个题材沦为审美疲劳的重灾区。
激动已经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各种英雄飞天遁地,但就是很难跑进心里。
《复联4》之后漫威mcu宇宙的影响力陡减,大家都失去了兴趣,更何况一直努力追赶的DC了。
不信你看这部《蓝甲虫》在豆瓣上仅有4.7的低分,超级英雄也不香了。
《蓝甲虫》
Blue Beetle

男主海梅大学一毕业,家里就给他送一个大礼包:

房子快没了,父亲得了心脏病,汽车店倒闭,他彻底沦为一个贫民窟小子。

立志赚大钱拯救世界的他,毕业后却找了份在别墅打杂的工作。

烦闷之时,别墅里来了一个富家千金珍妮。
珍妮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千金,然而父亲失踪后,反派姑姑继承了公司,还一心想利用外星科技“蓝甲虫”来批量生产战争机器。
她这次来就是劝阻姑姑的。

正义的海梅听到争吵,头脑一热去劝阻,结果不幸丢了这份工作。

愧疚之下,珍妮答应让海梅来自己公司谋份差事。

没曾想,第二天兴致勃勃前去的海梅,却被强行塞了一个汉堡盒。

原来,珍妮为了阻止反派姑姑的计划,盗走了蓝甲虫,为了躲避安保,才让傻乎乎的海梅带走。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海梅和家人打开了汉堡盒,沉寂的蓝甲虫如异形般攀附上了海梅的脸庞。


后续的故事,大家可能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海梅被大反派姑姑派出的强力杀手追杀,然后被抓去做实验。

追杀过程中,父亲不幸去世,全家人忍着悲痛前去营救海梅。

接着,海梅在记忆中与父亲相遇,在父亲的一阵嘴遁下,海梅觉醒,挣脱牢笼,并一举击败了反派,最后实现了合家欢。

就这样,一个只有父亲死去的结局达成了。
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极为老套的故事,必须要有一个亲人祭天,这是多少年来不断重复的戏码啊。
而且老套中还有着一种廉价感。情节上不符逻辑的地方有很多,强行推进剧情,观感十分粗糙。
譬如,偌大的科技公司,守护代表着外星科技的蓝甲虫,只有一个爱吃汉堡的科学家。

譬如,强行把男主的智商拉低,一个打杂的仆人,会因为正义感爆棚而去参与别人家的家事,这基本上是不可信的。
没有特效,大场面,对比其他超英电影用这些文戏塑造的超级英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比如,蝙蝠侠有一段悲惨的过去,这段过去让他成为一个有着暗黑面的英雄,沉痛而复杂。

(蝙蝠侠系列电影)
比如,在青春期的懵懂、卑怯,才是蜘蛛侠这个英雄的核心。

(蜘蛛侠电影)
而《蓝甲虫》给我们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穷Diao 丝遇上富家千金,无意获得超能力,还登上人生巅峰的的暴发户故事。

结果在国外口碑也很差,估计后续也不会掀起什么水花。
海梅在影片中有过痛苦和挣扎吗?有的,但这一点都不沉痛。
海梅得到了超能力,他的首要抉择是要不要超能力。

这层抉择本身就是缺少力量的,因为正常人看来,获得超能力本身,就是比没有超能力好。
如果不是在两坏之间取其轻,那就没有陷入一个真正的困境。
由此在困境中的选择,也无法动人。
而且最重要的一场戏,父亲的死,也被拍得不痛不痒。
因为没有前面的铺垫,这段戏变得好像是走个过场,完全沦为了剧情推进的工具。
《蓝甲虫》确实塑造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它也把重点放在家庭的刻画上。

家里面有和蔼的父亲,有着一段革命往事的奶奶,一事无成,必要时做工具人的混子叔叔,以及在后头叽叽喳喳,纯粹当背景板的妈妈和女儿。
然而成也家庭,败也家庭。

我们的观感,无非就是一个本来就家庭和谐的少年,突然拥有了超能力,失去了父亲,用超能力拯救了家庭,从而家庭变得更加和谐。
家庭和海梅在故事发展中,没有所谓的角色弧光,也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变化,而没有变化,便无法动人。
种种因素叠加起来,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单薄的形象。

或许影片总体想要轻松活泼,却也失去了悲情带来的感染力。
所以影片大家都忘记了那个父亲,毫不迟疑地扭向了美好的结局。

《蓝甲虫》更类似于迪士尼动画的合家欢,尤其是全家人使用各种花里胡哨的武器共同投入战场,以及奶奶拿着加特林横扫的场景,让人想起许多以家庭为主题的动画。

但它也并不如动画那般美好,它的陈词滥调,对情感把握的无力,塑造了一个苍白的超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