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豆:张艺谋早期经典,深层次剖析中国农村女性的隐忍与抗争 (张艺谋评价菊花台)
导言
《菊豆》是张艺谋执导的早期经典电影,于1990年上映。该片以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饱受压迫的女性菊豆与其继子的抗争故事,深刻剖析了中国农村女性的隐忍与抗争。
剧情简介
菊豆(巩俐 饰)是一个嫁入农村殷实的杨家为妾的年轻女子。她的丈夫杨天青却是一个懦弱无能的赌徒,而杨家的当家人杨金山是一个专横霸道的恶霸。菊豆在杨家饱受欺凌和压迫,却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杨金山为了延续家族血脉,安排杨天青与菊豆生子,但菊豆却意外与杨天青的继子杨天白(李保田 饰)产生了感情。杨天白是一个正直善良的青年,深受菊豆的敬佩。他们俩为了摆脱杨金山的控制,暗中相爱,并生下了一个儿子。
杨金山发现菊豆与杨天白私通后,勃然大怒,对他们施以酷刑。菊豆和杨天白宁死不屈,最终在杨天青的帮助下逃出了杨家。他们的逃亡之路却充满艰辛和险阻。
人物分析
菊豆:隐忍与反抗的农村女性
菊豆是一个被命运无情践踏的农村女性。她逆来顺受,忍辱偷生,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忍耐力和坚韧性。当她无法再忍受压迫时,她毅然选择了反抗,展现了女性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杨天白:正直善良的青年
杨天白是一个正直善良的青年,具有反叛和反抗精神。他敢于挑战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己的幸福。他的反抗行为,代表了新一代农村青年的觉醒和对旧体制的挑战。
杨金山:专横霸道的封建家长
杨金山是影片中的反派人物,代表了封建家长制的腐朽和残暴。他贪婪、残忍,为了延续家族血脉而不择手段,压迫和剥削儿媳。他的行为,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主题分析
女性抗争
《菊豆》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农村女性的抗争主题。菊豆的反抗,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幸福,更是对封建礼教和父权社会的抗争。她通过与杨天白的私通和逃亡,突破了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寻求自由和尊严。
人性扭曲
影片还剖析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杨金山为了延续家族血脉,安排杨天青与菊豆生子,导致了菊豆与杨天白的不伦之恋。这一事件,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让原本应该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
艺术特色
摄影
《菊豆》的摄影极具特色。影片大量使用冷色调和暗色调,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反映了菊豆等人所处的压迫环境。同时,影片也运用了许多远景和全景镜头,表现人物命运的渺小和无力。
音乐
影片的音乐也扣人心弦。主题曲《菊花台》以二胡为主旋律,哀婉凄美,既表达了菊豆的悲惨遭遇,也寓意着农村女性的坚韧和反抗。
张艺谋对《菊花台》的评价
张艺谋在一次访谈中,谈到了他对《菊花台》这首歌的评价。他认为,这首歌不仅是电影的点睛之笔,更是他对中国农村女性命运的深切感悟。他说:
《菊花台》这首歌,唱出了中国农村女性的苦难和挣扎。她们就像菊花一样,在逆境中顽强绽放,散发着独特的芳香。这首歌也表达了我对中国农村女性的敬意和同情。
结语
《菊豆》是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电影,它以细腻而有力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农村女性的悲惨命运。菊豆的隐忍与反抗,折射出中国农村女性在封建礼教和父权社会下的生存困境。影片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本质,批判了父权社会的压迫,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