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一部具有社会评论意义的末世巨作,揭示了社会不平等和灾难中的人性考验 (釜山行3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观看)
《釜山行》是一部2016年的韩国末世惊悚片,由延尚昊执导,孔刘、马东锡、郑有美和金秀安主演。影片讲述了在一次僵尸病毒爆发后,一群乘客在前往釜山的火车上所经历的求生之路。
这部电影不仅以其紧张刺激的情节和出色的视觉效果而闻名,更因其深刻的社会评论意义而受到广泛赞誉。影片通过刻画末世中的各种人性表现,揭示了社会不平等和灾难中的人性考验。
社会不平等
在《釜山行》中,社会不平等表现得十分明显。影片一开始,就展现了不同阶层的人在面对灾难时的不同待遇。富有的乘客可以躲在头等车厢里,而穷人和老人只能挤在拥挤不堪的普通车厢中。
随着僵尸病毒的蔓延,这种不平等变得更加恶劣。富人利用他们的财富和权力为自己谋得安全,而穷人只能自生自灭。影片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一个富有的商人拒绝让一个乞丐上火车,导致乞丐被僵尸咬死。这个场景无情地揭示了社会不平等在灾难中的残酷现实。
人性考验
《釜山行》还考察了在灾难中的人性。影片中的人物面临着各种艰难的抉择,他们的行为考验着他们的道德底线。有些人表现出无私的牺牲精神,为了保护他人而牺牲自己。另一些人则表现出冷漠自私,甚至不惜伤害他人来挽救自己。
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是孔刘饰演的父亲石宇。石宇是一个普通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而拼命战斗。他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转变,从一个懦弱的父亲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的英雄。石宇的旅程体现了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人性中善的一面仍然能够战胜邪恶。
结语
《釜山行》是一部引人入胜且发人深省的电影。它不仅是一部紧张刺激的末世惊悚片,更是一部深刻的社会评论。影片通过揭示社会不平等和灾难中的人性考验,向我们提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在面临灾难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道德困境?我们的社会如何才能在危机面前保持团结和正义?《釜山行》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和思考的杰作,它将继续影响和启发未来的观众。
《釜山行》折射了怎样的社会众生相?
最近经常被人强行推荐《釜山行》,昨天,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下载了这部电影。
一天闷在寝室,看了三遍电影,到现在,心里还是闷闷的。
韩国电影一贯擅长剖析人性,《釜山行》其实也是一部披着丧尸外衣的人性伦理片。
就丧尸元素来讲,它比不上西方,但这部电影,本身的着眼点在人性,细腻方面,远远超过西方。
电影中的人物选择很有特点,通过各个年龄段,各种身份的人物交织,电影表现出了灾难来临前的众生相。
1.小孩
秀安天性善良,父母分居,去釜山,她只是想见妈妈一面。
“明天我想去釜山看妈妈,我一个人也行。
爸爸,你总说下一次,但我一定要明天去。
”秀安这样对爸爸说。
当火车上发生危险时,她挂念爸爸,向他大声呼喊。
在过道,她主动把自己座位让给了膝盖疼的老人,爸爸对她说:“这个时候不让座是可以的,自己最重要,明白吗?”她抬着头:“奶奶每天也膝盖疼。
”当她知道只有爸爸和她可以走特殊通道时,她急着要通知其他人,爸爸阻止她:“不要管别人,现在都只能各自逃命。
”她说:“爸爸,你就是只想着自己,所以妈妈才会离开我们。
”
发生危险时,小孩子很害怕,但她的人生字典里还没有自私。
在家里,她想着父母,想着奶奶,出门在外,她主动帮助别人。
她的力量很小,但她总是尽全力,因为她的心里充满爱,她不懂大人的世界,只想和家人在一起。
和爸爸失去联系,当爸爸来救他时,她的眼里充满了欣喜,欣喜不是因为被救,而是因为确定了爸爸没事。
最后爸爸被咬,生死离别的刹那,秀安痛哭,大喊着:“爸爸别走,不要走,不要丢下我,拜托不要丢下我……”
小孩最大的愿望,就是和亲人在一起。
家人就是她的世界,那里,有善,也有爱。
小孩,是我们人生的第一阶段,在那个阶段,我们渴望爱,渴望家,亲人是我们的全部。
2.青少年
学生一起去参加比赛,青春气息洋溢,还夹杂着淡淡的恋爱味道。
他们青涩懵懂,在起哄声中,男孩说:“你去别的地方坐。
”女孩说:“我喜欢你,你接受就可以了。
”
他们所了解的是非善恶,是从书本教育中得来的。
关键时刻,他们拿起棍子勇敢出手,保护女生,解救老人。
但当真正面对死亡时,男孩吓坏了,他痛哭:“他们都没上来,只有我一个人。
”面对变成丧尸的同学,男孩下不去手;心爱的女孩被害,他痛彻心扉,痛哭中放弃了生。
青年,不是没有理智,只是他们更愿意选择相信。
他们的理智中夹杂着更多的情感,那里,没有世故,没有冷漠,只有青春,只有良善。
3成年人
成年人的世界,是非分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大难来临之际,一切的道德评判,都很苍白,因为这时候的选择,是不可控制的。
我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们的善恶,就连电影中明显表现恶的西装大叔,我也没法单纯评判他。
因为一切的现实都告诉我们了,大难来临时,这样的人,太多。
不然战争时不会有那么多汉奸,溺水之人也不会死死抓住救他的人。
善与恶,是人性中的两种选择。
胖叔总是冲在救人第一线,因为他的妻子,怀孕了。
期待孩子的夫妇,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感恩,温情对待世界,也渴望被世界温情以待。
胖叔在死前喊出了孩子的名字,这个名字其实他早就想好了,但他想把这份即将做父亲的欣喜,悄悄留在心里。
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好男人,他用自己的死,换了妻子的生。
他的妻子是电影里的善良标杆,她开始时让自己丈夫救人,后来自己救乞丐,救小孩,救老人……她是一个即将做母亲的人,是一个真正善良的人。
乞丐是弱者,他小心翼翼寻找一切可以生的机会。
电影中,他是被关爱,被拯救的对象,虽然他弱小,但他一直都有良知。
最后面临抉择时,他勇敢地选择了舍生取义,用生命挡住危险,从被救者,变成了救人者。
男主(证券男)的性格是最丰满的,因为其中体现了人性变化的过程。
开始时他是冷漠的,多年的职场沉浮,他的心中,只剩私利。
转变出现在胖哥救了他的孩子,同时也给他留了生路。
他是五种成年人的中心,按常理发展,他要么成为冷漠的乘客,要么成为西装大叔,但他后来选择了善,成为了胖哥和乞丐一类人。
西装大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生。
他身为公司高管,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他的眼里,没有他人,只有自己,没有良善,只有利益。
他一次次用别人的死为自己铺路,对于他,我不想评价,死,也许就是最好的评价。
冷漠乘客。
他们的所有热血,没有用来对付敌人,而是用来来对抗身边的人。
他们慷慨激昂,一个个表现得道德良善,实则是一群失去道德贞操的人。
死亡,慢慢剥夺着他们的廉耻,真的,只有在他们排斥同类时,才变现出了不怕死的劲头。
4.老人
电影中的老姐妹花,代表了两种人生晚年的状态。
姐姐受了一辈子苦,晚年善良平淡,出发前,还为妹妹准备了煮熟的鸡蛋。
妹妹当时是嫌弃的:“我不吃!”看到电视上所谓的“暴动”,姐姐担心别人受伤,而妹妹希望给那些人颜色。
我还记得,姐姐死前是面带微笑的,这列逃亡的列车,所有求生的挣扎,都像极了她受苦的一辈子。
她笑着接受了死亡,我有理由相信,那一刻,她不愿意再逃了,不愿挣扎了。
那一刻,死亡成了她的归宿,她解脱了。
相对于姐姐的解脱,妹妹最后打开车门,实则是为了复仇。
她用死亡和姐姐相聚,用死亡,惩罚了那些冷漠的乘客。
电影让我想起了很多事情,幼时家乡发生矿难,死者多,生者少。
仅活下来的几个人,在下面待了8天,这8天,他们是靠吃自己的排泄物活下来的。
面对死亡,每个人都有求生的念头,而求生时的做法,完全是不可控的。
看了网上很多道德评判,我选择了沉默。
静下来思考,如果遇到那种情况,我会是其中的哪一个?细思极恐,因为,我有可能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这,也许是我最清醒的认识吧。
也或许,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列开往釜山的列车,前方是目的地,是光明。
灾难,便是我们生活中的不可控因素。
而我们,便是列车上的任意一个人。
从故事内容,人性剖析和情感表达解读电影《釜山行》的精彩之处是什么?
电影《釜山行》是由韩国名导延相昊执导,孔侑、郑裕美、马东锡等韩国知名演员主演的一部灾难片。
影片不仅刷新多项票房纪录,一举成为亚洲新类型电影,更斩获囊括“亚洲电影大奖“在内的国际众多有分量的提名和奖项。
影片讲述的故事情节很简单。
一列开往釜山的列车无意中闯入携带丧尸病毒的女子,该病毒携带者攻击列车乘务员,导致乘务员感染成为丧尸。
新感染的丧尸又袭击幸存者,不消片刻之后列车上丧尸病毒宛如洪流般蜂拥而至,仅存的幸存者展开一场末日大逃亡。
延相昊作为韩国新晋导演,擅长刻画人性的黑暗和复杂,从而讽刺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引人深思。
其中,《釜山行》作为其首次执导的真人电影,不仅成功挑战丧尸题材,更是秉承了导演一向个性鲜明的制作风格。
影片将欧美盛行的丧尸电影融合韩国本土文化,提高观众的观影参与度,使观众对影片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在本文,我将结合影片的故事内容、人性剖析和情感表达三方面来分析《釜山行》这部经典之作的魅力之处,并谈谈我的思考。
01、从故事内容来分析:丧尸病毒如洪流般蜂拥而至,列车乘客展开一场末日大逃亡,世间百态轮番上演
电影全片围绕一辆开往釜山的列车展开,影片开篇,导演就通过简单的画面向观众交代列车中来自天南地北的不同乘客。
这辆列车上,有来自离异家庭的父女,有怀孕的恩爱夫妻,有一同前往比赛的棒球队友,还有相依为命的老年姐妹花等等。
影片伊始,列车上的人员因为即将开展一场新的旅途而高兴,整体气氛其乐融融。
然而,随着丧尸病毒的蔓延,列车上的乘客才意识到自己踏上了一场灾难之旅,恐惧的气氛笼罩在每一个幸存者的身边,人性的弱点也在暗处滋生。
导演将一群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普通人安置于随时面临死亡的极端环境中,这群来自不同背景和环境的人,也在逃亡过程中呈现出不一样的抉择,芸芸众生聚集于此,世间百态在末日背景下轮番上演。
比如,影片伊始高中生荣国面对校友珍熙的好感不知所措,然而在丧尸病毒面前,荣国拼尽全力保护珍熙,并在珍熙感染后紧紧抱着她,和她一同成为丧尸。
灾难降临让荣国敢于直视内心对珍熙的爱慕之情,也让他懂得珍惜眼前人的重要性。
影片中对于乞丐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让我非常印象深刻。
乞丐一开始蜷缩在列车内,肮脏不堪、胆小懦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失败者形象。
可是当他看见男主石宇被丧尸攻击时,逃亡的他会用衣服盖住丧尸,救下石宇;在影片最后,乞丐又为了保护秀安盛京等人,牺牲自己。
在灾难面前,乞丐虽然害怕死亡,但也坚守善良本性,舍己为人。
除此之外,导演也关注到其他人物的心理动态和性格转变。
在灾难降临这种极端环境中,人性的善恶都会被激发,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一样的抉择和改变。
透过此片,生活在现实世界的观众,既会对社会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也会更珍惜现实的生活。
02、从人性善恶来分析:善与恶没有明显的界限,人性的矛盾和复杂表现得淋漓尽致
导演擅长刻画人性,通过众生百态勾勒出人性最原始的模样。
在丧尸来袭这种极端环境下,任何人性的转变都是合理的,导演并未对人性的善恶作出评价,只是将其真实模样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直击真实复杂的人性。
影片中,男主石宇和反派金常务原本是同一类人,但在灾难当前两者走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石宇:从自私自利转变为善良理智,灾难激发人性的光辉男主石宇曾经醉心于工作,只在乎自己的利益,罔顾他人权益。
虽然内心爱护自己的女儿,但是他花在家庭的时间少之又少。
他答应去女儿的家长会最后却爽约,随手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却是女儿早就拥有的玩具。
在女儿为老奶奶让座时,石宇却教育她不需要时刻为他人着想。
影片伊始,男主石宇是自私自利的形象,当丧尸病毒来袭时,他为了保护自己所在车厢人员的安全,将一对幸存者夫妇挡在门外。
可是随着灾难的阴霾越来越深,石宇在逃亡过程中得到他人的帮助,自己也开始去帮助他人。
在影片结局,他为了保护孕妇盛京和自己的女儿秀安牺牲了自己
可以说,这场大逃亡成为石宇从自私转为善良的契机,灾难激发了石宇身上人性的光辉。
在女儿和战友的帮助下,他发掘出自己人性善良的一面,学会了善良和互助。
虽然他最终无法和女儿走完这段旅程,但他和女儿之间的关系也因为这场末日逃亡而得到修复。
金常务:全程作恶多端,内心却怀抱着对亲情的希冀金常务和石宇同属一类人,他瞧不起乞丐,教育小女孩秀安不好好学习就只能过乞丐的日子。
如果没有这场灾难,金常务也许可以永远维持体面的生活,在穷苦人面前自视甚高。
可惜这场灾难的来临,打破了他顺风顺水的生活。
在灾难面前,金常务为了自保使出很多下三滥的手段。
比如他为了保全自己,强迫列车员提前开车;比如他怂恿安全车厢的人挡住车厢外幸存者进入;再比如他多次利用他人做自己的人形肉盾保护自己,造成别人的牺牲。
影片结局,他还是不可避免地被丧尸攻击,感染病毒。
他利用仅存的意识哀求石宇带他回家,他想见见自己的母亲。
原来,这个作恶多端的反派,拼尽全力地活着,只是为了去见自己的母亲一面。
如果没有对亲情的渴望,金常务的反派形象显得过于单薄,容易沦为脸谱化的配角形象。
然而,用对亲情的向往作为他作恶多端的遮羞布以后,可以让荧幕前的观众更有感触。
人性的善恶没有明显的界限,极端的恶也隐含着对亲情的向往和憧憬。
这种复杂的人性更能引起观众深思。
03、从情感表达来分析:在末日灾难面前,真情是打破恐惧的唯一武器
灾难片的特点是将普通人放置于末日背景这种极端环境下。
在灾难面前,每个人生死不定,性格也会因此发生转变。
导演通过刻画不同人物的性格转变,为观众呈现一幅众生百态的画像。
在我看来,虽然导演并未对影片中人物作出直接的评价,但是电影结局透露的一丝温情告诉我们,在灾难面前,只有真情是可以与之抗衡的唯一武器。
影片中有两个着重描绘的对象–孕妇盛京和女孩秀安。
她们拥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心地善良,善于为他人思考。
在丧尸攻击人类之时,孕妇盛京马上反应过来,让丈夫去救人;在逃亡之时,她仍不忘拉上落单的小女孩秀安。
女孩秀安也是如此,在金常务讽刺乞丐之时,她会帮乞丐说话;看见腿脚不便的老太太,尽管在灾难面前,她依然主动让座。
影片最终幸存者只有孕妇盛京和女孩秀安,她们是柔弱的妇孺,但却是唯一的幸存者。
孕妇盛京体内孕育着新的生命,而小女孩秀安又代表着新生力量。
她们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更代表着希望的传承。
写在最后:
作为一部打动无数人的灾难片,《釜山行》电影本身并无过多炫技的特效和复杂的剧情,有的只是深刻的人性剖析和现实反思。
我认为,若只关注表面剧情无法完全解读这部影片的精彩之处,所以今天我结合影片的故事内容、人性剖析以及情感表达三方面解读了韩国新晋导演延相昊这部代表作的精彩之处,与此同时,我还在分析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影片结尾破落的城市布景和开头繁华的场景形成鲜明反差,对于仅剩的幸存者而言,这一切早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那么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否更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或许只有当我们真正面临恐惧的时候,我们才会醒悟过来,真情和善良和打破恐惧的唯一武器。
《釜山行》“亚洲丧尸片”的人性碰撞,阐述了怎样的感情故事?
《釜山行》是韩国知名导演延相昊在2016年推出的以丧尸搏斗为主题的灾难电影。
影片自推出以来即引起轰动。
上映首日它以87万多人次刷新韩国影史首映日的最高观影人次纪录,之后更是一举成为2016韩国影院首部票房超千万人次的电影,并刷新了多项票房纪录。
该影片在国际上获奖无数,斩获包括 “亚洲电影大奖”、“加拿大奇幻电影节”、“西班牙锡切斯奇幻电影节”在内的三十多项提名和奖项。
与此同时,该影片还入选豆瓣电影Top250清单,在豆瓣上至今已有超100万人标记看过,近65万人给出评价,并打出高达8.4分。
其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影片讲述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一辆封闭空间的列车闯入未知病毒感染者,车厢中各色人物被迫展开一场与丧尸搏斗的求生之旅。
这是一部集灾难片和亲情片于一体的商业类型片,以人类和丧尸抗争为主线,以人性的善恶斗争为副线,讲述了在末日来临的恐怖环境中人类奋起反抗的故事。
作为“亚洲第一丧尸片”,《釜山行》精彩之处绝不局限于故事情节。
在丧尸屠城的背后,我看见更多的是关于人性的思考,包括人性的善恶、自私和复杂性。
所以今天我将换个角度,从人物形象塑造和电影语言处理来解读影片更深层次的电影魅力和布局隐喻。
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结合自己的观影体验来分享导演情感表达三种常用手法。
01、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人性善恶碰撞之中,读懂延相昊对于人性的洞彻和哲思–困境会摧毁部分人的良知,也会激发人性的光辉
丧尸电影是好莱坞经典类型电影其中一种,以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和惊心动魄的剧情发展折服观众。
《釜山行》作为东方灾难电影,在丧尸题材上进行创新和突破,融入东方文化独有的人性关怀和体察。
这部分内容,我将从人性的矛盾性、复杂性、闪光点三个方面来探讨:
人性的矛盾性:男主石宇从自私转变为无私,散发人性的光芒男主石宇是众多人物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影片伊始,导演通过几个简单的画面就将一个自私自利、不顾家庭的形象展现给观众,从他指责下属关心散户的权益、答应出席女儿家长会却爽约、错送买过的礼物给女儿等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感情淡薄、唯利是图的小人物形象。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在灾难面前他会为了自保而关上车厢大门,将一对夫妻至于险境的行为。
在大田站,当懦弱的乞丐用衣服套住石宇前面的丧尸救了他一命,当尚华盛京夫妇为自己孤立无援的女儿伸出援手时,石宇的心态已经发生了点滴变化。
在他见到尚华为了守护妻子和其他幸存者牺牲生命之时,他内心深受触动,最终为石宇为了保护女儿和孕妇盛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影片最后,石宇被丧尸袭击,用仅有的意志力检查车厢装置,确保孕妇盛京和女儿的安全后从容赴死。
在我看来,这场灾难为石宇的人性回归提供了契机,这趟釜山之旅,既是丧尸屠城之旅,也是石宇从利己主义逐渐变成了利他主义的成长历程。
在灾难面前,石宇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内心遭受强烈的矛盾和冲突,潜意识中责任感和道德感因此被激发。
当他怀抱着对女儿的爱意牺牲生命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伟大的父爱,同时也是无私的人性光芒。
人性的复杂性:反派金常务牺牲他人,内心却憧憬亲情金常务是贯穿全片唯一一个彻彻底底的反派,在大田站他逼迫列车长撇下乘客开车逃走,导致后面一众乘客失去生存希望;当石宇、尚华等幸运者越过丧尸车厢抵达安全车厢时,金常务怂恿众人将安全车厢人为封锁,导致尚华、大姐等人死亡;之后他更加变本加厉,将乘务员、高中女生珍熙当做自己的“人肉盾牌”推向丧尸,为自己谋取逃亡时机;善良的列车长企图救金常务,却被忘恩负义的金常务推向丧尸。
背负数条人命的金常务,从怂恿他人作恶到自己亲手杀人,逃亡途中他丝毫没有愧疚之心。
在灾难面前,金常务从自私小恶发展到穷凶极恶,人性的丑陋面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然而,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自私鬼,却心心念念要活着去见自己的母亲。
对亲情的执着,成为黑暗人性最后的遮羞布,让人唏嘘不已。
丑陋人性的背后隐藏着一颗对美好感情的憧憬和期盼,这对观众造成巨大情感冲击,唤起荧幕外的人们对人性的重新思考。
人性的闪光点:孕妇盛京和女孩秀安,象征人类的希望和美好孕妇盛京和女孩秀安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她们是影片中希望的存在。
当丧尸来袭,盛京马上催促丈夫救人;丈夫和石宇起争执时,盛京温柔劝住丈夫;在大田站,女孩秀安与父亲分离,盛京逃亡过程始终保护秀安。
而当金常务嘲讽乞丐时,秀安会替乞丐说话;在车厢里,秀安仍不忘给大姐让座。
在我看来,温柔善良、处事宽容的盛京和富有正义感的秀安在这场灾难中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孕妇盛京肚子里孕育着新的生命,女孩秀安则代表茁壮成长的生命,两者意味着生命的传承和希望。
与此同时,她们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她们代表着人类的美好和希望。
02、电影语言的处理:紧凑逼迫的叙事节奏牵动观众思绪,导演通过熟练运用视听技巧,打造具有浓厚东方社会文化的片子
①背景的设定:超自然现象架构在现实生活中,丧尸符号是对现实生活的暗讽
一辆前往釜山的普通列车闯入一名女子,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因此扩散,从而引发一场末日大逃亡。
丧尸的设定是超乎自然的现象,把它架构于现实生活的背景里,加强了对现实生活的暗讽意味。
丧尸一词源于海地的伏都教,最早是指通过巫术被“复活”的人类尸体,他们空有人类的躯壳却没有人类的情感和意识。
在《釜山行》里,丧尸是指病毒感染的产物,行动迅猛,攻击力强,却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张牙舞爪地袭击存活的人类。
影片有无数次人类和丧尸正面碰撞的场景,其中棒球队员荣国与已经成为丧尸的昔日队友对峙的场景最具情感张力。
荣国和石宇、尚华等人从9号车厢一路厮杀至15号车厢,当荣国看到昔日队友化身而成的丧尸时,他泪流满面,不忍斗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早已失去人性的队友,面对荣国等人展开疯狂攻击。
荣国的于心不忍和丧尸的残酷无情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荣国的淳朴善良表现出人性的美好和光辉,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失去人性的丑陋和可恶面貌。
在我看来,湮灭人性的丧尸是人性弱点的倒影,导演除了对湮灭人性的讽刺以外,还暗含更深层次的隐喻。
在《釜山行》里,丧尸的攻击力和感染力极强,短时间内即集聚大量失去人性的丧尸。
如洪水般涌现的丧尸群,暗讽了大部分人极易被社会同化的现象,与世浮沉,失去自我。
②视听的愉悦:清冷的色调搭配运动镜头,用画面讲述故事
色彩是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导演延相昊在《釜山行》里采用大量清冷、暗调色彩,主色调偏黄绿色,为影片塑造一种朦胧的末日气息。
而低沉稳重的颜色,又可以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中安抚观众情绪,使观影者焦虑的心情可以安静下来。
除色彩的灵活运用,导演延相昊还非常擅长用镜头语言讲述故事。
在一个狭窄的密闭车厢空间,导演并没有局限于近景固定镜头和短镜头的运用,而是结合远景镜头和长镜头来加快叙事节奏。
比如影片前期,丧尸病毒尚未大规模散播之时,导演采用近景镜头捕捉丧尸咬人的形态和病毒感染后的转变。
当病毒大面积扩散以后,成群结队的丧尸群入洪流般涌现,这时候导演采用了远景镜头,将丧尸跳跃狂奔的画面以极具力量的运动镜头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狭小的空间,运用机位、声音、色彩等表现手法,将车厢闯关场景表现得丰富多彩,主人公的命运走向时刻紧揪观众的内心。
导演通过对色彩的极致运用搭配充满活力的运动镜头,将一场末日大逃亡以视觉的盛宴尽数呈现在观众眼前。
03、情感寄托:重温《釜山行》,在感性之中多了一份理性,结合自身对影片的理解,分享延相昊导演三种情感表达的手法和其中的隐喻
①打破好莱坞经典大团圆结局,男主石宇的牺牲传达自省意识和悲剧精神
电影最后,男主石宇依然没有幸存下来。
当他抱着女儿秀安历经千辛万苦登上安全列车后,却为了保护女儿和盛京,被藏在车头的金常务咬伤成为丧尸。
临时前,他想起初为人父的喜悦和忐忑,怀抱着对女儿的爱意从容赴死。
这种让观众意难尽的悲剧结局,是对好莱坞经典大团圆结局的突破和创新,同时也是向观众传达一种自省意识和悲剧精神。
悲情的结局可以加重观众对灾难来临的印象和思考,病毒污染引发末日降临的设定,会让观众在人性是思索之外多了一分对大自然的敬重和反思。
②孕妇和女孩成为最终的幸存者,代表希望的传承
孕妇盛京和女孩秀安是影片中善良美好的存在,也成为了这场末日大逃亡最终的幸存者。
影片最终以秀安充满童真的歌声作为结尾,在经历大面积丧尸杀戮混战之后,在破碎不堪的轨道中,弱小的妇孺手牵着手穿过黑暗,抵达安全区。
导演对结局的处理摒弃了好莱坞类型片大英雄拯救世界的传统结局,而是让最弱小的妇孺以传承希望的方式幸存下来。
这正是延相昊独树一帜的导演风格:以小见大,在作品中融入理性情感和道德情感,直接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
这种结局的处理方式,意味深长,在全片悲情和毁灭的氛围中注入一丝温情和光明,使观众绝望之际重新燃起希望。
③完美呈现末日背景下人性原有的丰富面貌,将观众带入影片,发人深省
跟传统好莱坞电影超级大英雄的设定不一样,导演延相昊并没有刻画救世主形象,反而着眼于简单平凡的小人物形象。
前往釜山的这趟列车上有单亲家庭的父女、如胶似漆的夫妻、感情深厚的姐妹、团结一致的学生组合等等。
这群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物,面对灾难的时候,每个人所表现出的反应都不同。
导演通过不同人物面对危险时刻的不同反应,表达出不一样的人性。
通过形象迥异的人物塑造,将人性的多面性在灾难爆发面前暴露无遗,人性的善恶碰撞贯穿全片。
当小人物处于灾难的极端环境中,他们关于生存的抉择呈现人性的转变,这种发展和巨变发人深省。
写在最后:
《釜山行》既没有哗众取宠的宣传,也没有炫人眼目的特效,却能凭借成本不到六千万的小制作一跃成为备受关注的亚洲新类型电影,其背后的艺术内涵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在我看来,《釜山行》的成功之处在于刺激紧张的丧尸元素之中融合了对人性丰富而有深度的思考。
狭窄的车厢上上演着丧尸与人类的肉体搏击,还有人性的激烈碰撞和交锋,暴力美学之中浇筑东方文化特有的一抹温情。
因此,想要真正明白《釜山行》这部电影,在故事情节之外,还需要我们从导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电影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去加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