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无穷宇宙:科幻电影迷不容错过的非凡佳作 (探索无穷宇宙电子版)
科幻电影一直以来都是电影界最令人着迷的类型之一。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到诺兰的《星际穿越》,科幻电影带我们探索了宇宙的奥秘,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并挑战了我们对现实的理解。
对于科幻电影迷来说,有许多不可错过的非凡佳作。以下是一份我们的精选推荐,定能带你踏上激动人心的太空之旅:
2001太空漫游

2001太空漫游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杰作《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史诗般的科幻电影,探索了人类进化、人工智能和宇宙的本质。这部电影以其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和科幻小说中标志性场景而闻名。
银翼杀手

银翼杀手
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是一部新黑色科幻经典,探讨了存在的本质和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这部电影以其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大气音效和哲学主题而著称。
星球大战系列

星球大战:新希望
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新希望》开启了这一标志性的科幻系列,讲述了绝地反抗银河帝国的故事。这部电影以其难忘的角色、扣人心弦的冒险和突破性的视觉效果而闻名。

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
《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被许多人认为是该系列中最好的电影,讲述了卢克·天行者接受绝地训练并在对抗帝国的斗争中面临严峻挑战的故事。

星球大战:绝地归来
《星球大战:绝地归来》是该三部曲的史诗般结局,讲述了绝地与帝国之间最后的对抗。这部电影以其激动人心的太空战斗和令人难忘的场景而闻名。
异形

异形
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是一部开创性的恐怖科幻电影,讲述了一艘太空船的船员遭遇致命外星人怪物的故事。这部电影以其紧张的氛围、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物和标志性的配乐而著称。
星际穿越

星际穿越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是一部雄心勃勃的科幻史诗,讲述了一群宇航员踏上穿越虫洞寻找新家园的旅程。这部电影以其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科学准确性和情感深度而闻名。
降临

降临
丹尼斯·维伦纽夫的《降临》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科幻电影,探讨了沟通、语言和时间本质。这部电影以其美丽而令人不安的视觉效果、细腻的表演和对存在主义问题的思考而著称。
银河护卫队

银河护卫队
詹姆斯·古恩的《银河护卫队》是一部令人愉快的超级英雄科幻电影,讲述了一群性格迥异的英雄组队对抗邪恶势力的故事。这部电影以其幽默、动感十足的动作和出色的角色塑造而著称。
沙丘

沙丘
丹尼斯·维伦纽夫的《沙丘》是一部宏伟的科幻史诗,改编自弗兰克·赫伯特的同名经典小说。这部电影以其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雄心勃勃的世界构建和对人性本质的有力探索而著称。
这些只是科幻电影迷必看的一些非凡佳作。如果您对探索宇宙的奥秘和挑战现实的界限感兴趣,那么这些电影一定会满足您的需求。
人类的下一步将迈向非凡——幻想类影视分享
探索无界想象,踏上奇幻影视之旅
在幻想的世界里,界限被一次次突破,电影与电视剧如同魔法般编织出超越现实的精彩。
这里有科幻的星际探索,有奇幻的魔法之旅,还有超级英雄的英勇壮举,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无尽的想象与魅力。
虽然有些作品评分不高,但它们的娱乐价值不容忽视。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幻想的殿堂,感受非凡的视听盛宴。
从《黑客帝国3: 矩阵革命》到《黑客帝国动画版》和《红辣椒》,每一部都是一部思维的挑战,探索着人类意识的极限。
接下来,我们还将深入挖掘更多美剧和电影,如《星际穿越》、《星际迷航》系列,它们的豆瓣评分和IMDb评分,将引领你进入更加广阔的宇宙与未来。
在这些影片中,烂番茄新鲜度成为我们衡量品质的重要标准,让我们共同追寻那些超越现实、打动人心的幻想世界。
每一步都是新的里程碑,每一步都是人类想象力的飞跃。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个非凡的旅程,感受幻想影视带来的无穷魅力吧!
宇宙奥秘探索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宇宙奥秘探索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宇宙奥秘探索读后感 篇1
匆忙而短暂的假期,我还抽空读了儿童百科全书——《宇宙奥秘》,这是一本精彩的彩图版知识读物,由167个知识短文构成,从宇宙的起源开始,讲到地球、月球概况,从太阳系九大行星特征,讲到流星雨形成及载人飞船的太空探秘,配上图片,生动有趣。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太阳、地球、月亮是宇宙中的三个星球,其中太阳最大,是恒星,它能够发出强大的光和热;地球比太阳小,是行星,不发光;人们看到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在月亮上反射出来的。
书中描述了很多有趣的天文现象,如日食是当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就会发生日偏食;而月球遮住太阳中心,好像一个光环似的叫日环食;太阳被完全遮住就是日全食了。
流星雨是由彗星经过太阳热辐射形成的,以辐射点所处的星座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等。
当然,我最感兴趣的是宇航员太空登月的介绍,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是地球的1/81,引力只有地球的1/6。
就是这个月球,自古以来,多少诗人和画家,用美妙的笔墨描绘过它,民间多少神话故事流传着它,也让年少的我对这个星球充满了遐想。
虽然我很多科学道理还不太明白,但对我来说,这本书就是一堂生动的宇宙科学启蒙,既开阔了我的眼界,又陶治了我的情操。
宇宙奥秘探索读后感 篇2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是《宇宙奥秘》,这本书的编者叫李继勇。
这本书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宇宙的演变。
书中的内容告诉我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它的年龄约为137亿年。
天文学家们正利用太空的卫星和各种望远镜进行观察,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
在第二章领略太空的神奇和第三章我们的太阳系中,我学到了太阳系有行星,原来包括地球和冥王星在内,太阳系共有9颗行星。
最近的是水星,最大的是木星,2006年冥王星被“踢”出了行星队伍。
现在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它们以太阳为中心,不停地围绕太阳转。
太阳不停地燃烧为我们的地球提供光和热。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球形的,它边围绕太阳公转,还自转。
公转和自转让地球四季和白天还有黑夜。
我们的地球还有一个好朋友就是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
第四章是星空奇观。
在这一章中,我学到了恒星根据亮度分等级的,行星是科学家经过观察和数据计算后发现的,外表美丽内心丑陋的是哈雷彗星,流星雨主要是彗星运动形成的。
在第五章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中,我认识了几位科学家。
牛顿受苹果落地的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破解了“月亮不落”之谜。
1609年,大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人类第一次有了洞察宇宙的千里眼。
在了解了一些宇宙奥秘、掌握了一些相关知识后,我们人类发明了人造卫星,人造卫星用火箭等发射到太空中,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
最常见的有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和导航卫星。
《宇宙奥秘》这本书很好看。
书中不仅有文字的描述,还有丰富精美的彩色插图,插图边上还有图解文字。
丰富精美的彩色插图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有兴趣去看这本书,并从中认识了大科学家,了解了一些神秘宇宙的奥秘。
我觉得读书、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从书中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我要与书本交朋友,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宇宙奥秘探索读后感 篇4
夜晚时分,看着天上的繁星,总让我有无限的遐想。
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这神奇的宇宙,许许多多的问题就在头脑中环绕,但这些一个有一个令人向往的问题全都化解在《宇宙奥秘探索》这本书中。
这本书主要讲解了宇宙中充满神秘色彩的种种奥秘,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们作出的巨大贡献。
宇宙的诞生、古代人的宇宙感、五颜六色的恒星等等,这些问题都在这本书中展现了出来。
那些神秘、深奥、不可告人的秘密都在这本书中依依透露。
《宇宙奥秘探索》——我的启蒙书,它以生动展现出宇宙那独特的魅力,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它有着对天文很多的知识,从而为我们浩如烟海的书籍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而且这本书不仅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还提高了我们的思考能了。
我十分喜爱这个宇宙,他十分神奇,十分庞大,但更加宽广的是那些科学家们的心胸和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探索精神。
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现在学习,缺少的就是坚持的心态。
写作业不专心,看电视,玩电脑,都是我的坏习惯,只有去拥有能够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同时,我明白了课外读物的重要性,在这本书中,不仅有着许许多多在生活中可以好好运用的知识,还可以在学习中使用,更让我的知识范围各更广泛,同样的,那些宇宙中的奥秘,让我为我自己的理想充满了信心,就如我的名字一样,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天文学家,我相信,等我长大后,一定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天文学家,为祖国做出贡献!
宇宙奥秘探索读后感 篇5
宇宙中充满了未知,也使我充满了好奇,《宇宙奥秘》这本书替我一一解开了迷题。
翻开书本,八大行星嫣然而来,华丽的土星,蔚蓝色的地球,暖橙色的火星,海蓝色的水星一一展现在眼前,仿佛身处变幻莫测、美丽神奇的宇宙中,宏伟而美丽!《宇宙奥秘》带我认识了什么叫星等,原来星星的明亮程度也有等次之分;让我知道了日食、月食是如何形成的,星球是怎样诞生的;让我置身于我们生活的星系——银河系,螺旋形的银河系,象一个庞大的车轮沉嵌在银盘中,又象一根根闪亮的白色绸带在深蓝的夜空中随风飘荡,满足了我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宇宙奥秘》也介绍了中国古代人对宇宙的研究和认识,比如“浑天说”、“宣夜说”。
“浑天说”认为天就象一个球体,我们踩的地下是球的一半,地上是球的另一半,太阳、星星都围着它转。
古代西方也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地心说”、“日心说”。
“日心说”是哥白尼提出的,正确地反映了太阳系的实际情况,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水星等都绕着太阳公转,月亮随地球绕太阳公转。
看了本书,我感觉到了科学的强大,没有科学,就没有文明。
科学来自于一代代人对大自然孜孜不倦的探索,他们勤于思考,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敢于挑战权威,甚至不惜为真理献出生命,如布鲁诺为了宣传“日心说”,被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上。
正是因为对宇宙的科学认识,才有了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力学理论,才有了今天的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等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比如镜子为什么会让我们看到自己,放大镜为什么能把事物放大,植物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通过学习、观察和思考,我们能发现好多习以为常,却又意想不到的事情,让你充满发现的乐趣。
我们就是在一串串的“为什么”中学习了好多身边的科学,认识了这个神奇的世界。
宇宙奥秘探索读后感 篇6
书是一位亲无间的好朋友,书是伴着你一生的读物。
可以说书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如果没有书,就像没有光一样。
这本书是我去仓库打扫时发现的,因为已经过了许多年。
上面已经积满了一层灰尘,我抖了抖。
翻了看,只见纸已经变黄了,蛀书虫的蛹满缝隙都是。
下午我拿回卧室,翻开一看。
上面写了许多有关UFO的记载和银河系的各种秘密,还有黑洞的有关资料……我不禁被书里的肉容迷住,一看就是一下午。
正当我要看完时,下页居然早就撕掉了。而我那正看到UFO在87页时就被撕掉了……哎!
这就是我读《宇宙的奥秘》的感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一定要多读课外书,增长知识。
宇宙奥秘探索读后感 篇7
华罗庚说过“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
打开《宇宙的奥秘》,让我们去感悟科学,让我们”的思绪飞到那个神奇、梦幻的宇宙,去感悟这个神奇、梦幻的——谜。
这本书是由史蒂芬·霍金所撰写的,再此书上,作者用崭新的物理论回答关于宇宙的基本问题,将纷繁复杂的宇宙物理学首次用极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一般读者。
这本书更以大量照片和电脑制作的三维和四维空间图呈现了探索时间和空间的秘密。
本书阐述了一个大问题就是从大爆炸到黑洞。
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下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
他指出,在量子物理框架里,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但因此而被抹平了,而且整个宇宙也起始于此。
宇宙就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宇宙分为凝聚结构宇宙与耗散结构宇宙,凝聚结构的宇宙是无生命的。
那时,宇宙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宇宙的中心能量最强,“物理宇宙”即从物理现象上进行解释的宇宙。
它在空间上是无边无沿的,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
部分为人们所见,即“观测到的宇宙”,大部分是人们所不能及的。
人们常会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是从哪来的?”“地球上为什么会有人”?科学家的探索也是从人类的起源开始的,我们都知道,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存在的地方是太阳系,太阳系在银河系中,那么银河系又在哪呢?答案是宇宙。
由宇宙联系到宇宙论,然而宇宙论是什么呢?它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我们作为高等动物不满足于自身的生活和种族的绵延,一代代的人们不懈的探索着生命的意义。
当然,人类的进化是极其缓慢的。
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科学家们都花了几千年的探索,多年的延续才有了一点新的科学成就。
用宇宙论来说,越远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离我们而去,顺着历史的源觞,追溯到古代,从时间上倒溯,估计在100亿到200亿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即宇宙从一个极其紧致,极热的状态中大爆炸而产生。
想到,我不禁记起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那么难不成在遥远的古时后,人们就已经初步了解到宇宙的奥秘了。
不,这,是一个永远的谜。
冰心说过:“心灵的深深处 宇宙的深深处 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无限的神秘 何处寻它?微笑之后,言语之前,便是无限的神秘了。
宇宙里的物质太复杂,有好多是我们人类尚未探索得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多的谜团被解开了,但至今对宇宙的探索,无论是对人类来说,还是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大谜团。
耗散宇宙便是生命宇宙。
因此,宇宙是散则生,聚则死;而生命是聚则生,散则死。
宇宙与生命是如此的辨证统一的。
宇宙的奥妙无穷无尽,让人畅想其中;
宇宙的奥妙变幻莫测,让人捉摸不透;
宇宙的奥妙引人入胜,让人惊叹不已;
它,神圣,古老,但始终是个谜……
宇宙奥秘探索读后感 篇8
当读完《宇宙的奥秘》这本书时,我感受到了宇宙的奥秘太多了。
茫茫宇宙自古是最令人类产生无限遐思的地方,宇宙的庞大至今仍然让一般人难以想象。
作为我们全部能量来源、给予我们全部生命基础的太阳,对于我们的理解能力而言已经是庞大无比,可是它同我们如今已经观测到的宇宙相比又不过是沧海一粟。
1718年,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三颗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南河三和大角星的位置与希腊时代天文学家的记录有较大的偏差并且不可能是正常的误差,于是得出结论说恒星并非不动,只是因为与我们的距离相当遥远而显得运动相当缓慢,所以看上去好像不动一样。
在19世纪,人们发现宇宙中的恒星具有不同的光谱,于是有人提出,恒星是否也发生演化。
对于这个问题,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找出答案。
在这期间,美国天文学家史瓦西经过系统研究,将恒星的能源和恒星的结构与恒星的演化结合了起来。
弗里德曼·霍伊尔对恒星演化给出了科学的解释,将恒星生命周期划分为起源、主序星、红巨星、矮星等几个阶段。
其中恒星在主序星阶段停留的时间最长,我们的太阳现在正处于这一阶段。
对恒星的演化过程,科学家以赫—罗图描述。
对恒星演化过程的研究是人类迄今为止对天体问题最精确的科学研究。
宇宙科学就是一步一步地超越人们的这种踏实感的历史,每一个新发现都伴随着人们的惊奇和难以置信之感,几乎每一次难题的解决,都会从相关证据中牵引出更富挑战性的新难题。为获得这些知识,人类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努力,每一个成就的取得都是继续进步的阶梯,每一个难题的发现又都是对智力的挑战……
宇宙科学的发展历程既充满着理性和逻辑的魅力,又为人类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同学们,努力吧!将来去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
宇宙奥秘探索读后感 篇9
在这个假期里,我看了一本《宇宙的奥秘》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的是科学秘密,给大家解释“为什么恒星会发光”,“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等等系列问题,围绕每个问题,风趣幽默的怪博士会抢先给出一个极具想象力跟怪诞意味的答案,令人捧腹大笑。
接着聪明博学的扎克教授会给出正确而详细的解答,从而让孩子懂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和道理。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在我们所处的太阳系中,一共有8大星,它们分别是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
其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
距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
体积最大的是木星,体积最小的是水星。
恒星是一种比地球大得多的巨大星体,恒星是由气体构成的。
在恒星的中心,比如太阳的中心,温度可以达到1500万度。
在这个温度下,气体都会燃烧,并且向四周释放大量的光和热。
这就是恒星发光的原因。
这本书不仅启发了我的认识科学能力,还懂得了很多知识,所以提议大家都来看看。
宇宙奥秘探索读后感 篇10
史蒂芬霍金,这位轮椅上的巨人,作为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虽然身体被禁锢于轮椅上,虽然只有手指可以稍微活动,但他却用头脑在浩瀚的宇宙中遨游。
正因为此,他也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霍金的著作数不胜数,而《果壳中的宇宙》就是继《时间简史》之后又一精彩的天文科普书记。
乍一听这个书名有些奇怪,其实这是出自歌剧《哈姆雷特》,主人公哈姆雷特在剧中吟唱即便把自己关在果壳中,他仍然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
但至今为止,到底谁是无限空间之王,这还不清楚。
现代量子宇宙学把宇宙起源认为是有一个果壳状的瞬子演化而来,而在这果壳的量子皱纹之中,包含着宇宙中全部结构的密码。
但对常人来说,这是难以想像的。
之所以我会对这本书很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这隐喻颇深的的书名,还因为这本书中所流露出的对宇宙空间不懈探求的精神。
因为图文并茂,所以这本书虽然深奥,但也不至于太过乏味。
而且,当我看到那一张张理论建模时,会产生莫名的激动。
我仿佛一下子进入了时空隧道,静静的看那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对于宇宙的探索成果。
这七部分看似独立的章节,在这本书中,却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让我们认识了宇宙更神秘的一面。
当然,宇宙的秘密实在太多,我们所认识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在第一章相对论简史中,讲述了在霍金之前一位科学界的巨人爱因斯坦为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基的故事,而其中所说的时空弯曲让人印象深刻,而这一理论也被称为广义相对论,与之相区别的原先没有引力的理论则被称为狭义相对论。
而在1919年当英国赴西非的探险队在观察日食时观察到光线通过太阳邻近被稍微偏折。
而广义相对论因而得到了辉煌的确认。
这也正是空间和时间被弯曲的直接证据。
但有些遗憾,爱因斯坦对于这一结论作出了并不正确的判断,这也让他有所抱憾。
宇宙在膨胀,星系在相互远离,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而黑洞这一理论更是让人觉得这宇宙是多么妙不可言,但是第五章护卫过去更能引人入胜。
“时间旅行”这个话题绝对让人提起兴趣。
虫洞,这个想象出的时空隧道,用“祖父佯谬”的逻辑看来,那完全是个悖论:在你回到过去当你的父亲被怀胎之前将你的祖父杀死,将会发生什么?这的确考验逻辑思维,而我之前看过的一部小说改编电影《时间机器》也触及了这个问题。
而我无法想象,在罗马帝国的时代,他们会有电脑会是怎样的情形。
但是在不停的提出假设和质疑之中,科学探索才会有发展和突破。
对于这本书,我虽细细品读,但其专业性让我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内容也只有些许领悟,但它的的确确带着我进入了一个不曾接触的宇宙新空间,而我对宇宙的认识也更深入了。
宇宙的奥秘正被人类一点点地揭开。
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宇宙的全貌。
而不仅仅局限于在地球上仰望星空!
宇宙奥秘探索读后感 篇11
《宇宙的奥秘》是法国巴亚青年出版社出版的。
主角有怪博士、祖祖小姐和扎克教授。
书里面怪博士的回答很好玩,而扎克教授把怪博士的答案给纠正过来。
书中的问题有:为什么太空是黑色的、星星是怎样诞生的、什么是陨星、为什么月亮会发光、什么是臭氧层、什么是光年、什么是星空、什么是失重状态……什么是陨星这个问题,怪博士是这样回答的,他说:“火星人很喜欢玩滚球游戏。
只是在火星上,他们不能像地球人那样玩金属球,所以只好玩那些在火星上找到的石头。
问题是,火星人不像人类那样灵巧。
他们把石头砸在地上的时候用力太大了,以至于石头又弹起来,然后飞向太空。
在太空当中,地球在火星的下面,所以这些飞离火星的小球最终都会冲向地球。
那些火星人丢掉的小球就是我们所说的陨星!”
看了这本书,我的收获是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东西。
宇宙奥秘探索读后感 篇12
今天我看完《宇宙与大自然的奥秘》这本书,其中第六章《动物乐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蜂飞蝶舞、兽走鱼游、虫鸣鸟转,大自然因为这些生灵才显得生机勃勃,热闹非凡。
你可曾听说过恐龙的神奇传说?你可曾见过万马奔腾、大地为之震颤的壮观景象?您是否想象得出暴怒的蟒蛇竟能将整头牛犊吞下?从烈日炎炎的赤道到冰天雪地的南极、北极,从深不可测的海洋底部到白雪皑皑的高山顶峰,从曲曲折折的沟溪河叉到广阔无迹的陆地,到处都有动物的踪迹。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古希腊神话中人兽合一的形象,安徒生童话中美人鱼的传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动物赋予了人类许多奇思妙想。
由于动物的启示,雷达得以发明,电子蛙眼得以研究制造,几千年来人类翱翔天空的美丽梦想最终实现……不能不承认,人类文明进程中,动物功不可没。
你知道吗?像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世界也有安享天伦、夫唱妇随、舐犊情深,这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温情的世界。
同样像人类一样,动物也有冷酷自私、薄情寡义、反目成仇、尔虞我诈的阴暗面,这又是一个诡秘狡诈的世界。
就让我们走进动物世界,去寻找它们的踪迹,探寻它们的秘密;去结识这生命的精魂,去了解大自然的精灵,去保护人类最亲密的朋友。
宇宙奥秘探索读后感 篇13
在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让我感到很惋惜,它就叫金星人的战争。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金星。
火星。
地球是同胞姐妹,他们非常相似,也都有过生命的历程,原因是火星上发现了人面石,干涸的河床和少量的氧气;金星上发现了城市废墟和人面石,为什么金星上会有城市废墟,原来金星以前发生过核武器战争。
有一国家为争夺地盘,发射了一枚核武器,但这枚核武器却引燃了海洋中的氢,这样使全球爆炸而灭亡!
我的感受是,金星人真是太无知了,发动战争,而且还引爆核武器,让那里的一些无辜的金星人都灭亡了。我们地球人千万不能像金星人那样,发动战争,更不能发射核武器,虽然我们地球人以前发生过战争,干过傻事,但我们只要不再像以前一样发动战争,全世界还可以成为朋友,和睦相处,以前的仇恨还可以既往不咎,因为人们要学会宽容!
霍金是个怎样的人
生平简介: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国牛津的霍金刚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之时。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
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他因患“渐冻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卢伽雷氏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
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他被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
相关作品:《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
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
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
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
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
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史蒂芬·威廉·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
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果壳中的宇宙》该书是霍金教授继《时间简史》后最重要的著作。
霍金教授在这本书中,再次把我们带到理论物理的最前沿,在霍金教授的世界里,真理甚至比幻想更令人眼花缭乱,缤纷多彩。
霍金教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制约我们宇宙的原理,并加之以他独特的热情,邀请我们一起进行宇宙之旅,做非凡的时空遨游。
《时间简史》(1988年撰写)霍金畅销书-《时间简史》这本书是霍金的代表作。
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
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40种语言。
在这本书中,霍金将试图勾勒出我们心目中的宇宙历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在第一讲里,他将简要地回顾过去关于宇宙的构想,并说明我们是如何得到目前的图像的。
这或许可以称之为宇宙史的历史。
第二讲将解释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两种引力理论为什么会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宇宙不可能是静态的,它不得不或是膨胀,或是收缩。
而这又意味着,在前200亿年到前100亿年之间,必定有某一时刻,那时宇宙的密度为无穷大,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大爆炸。
它可能就是宇宙的开端。
第三讲将谈谈黑洞。
黑洞是当某个巨大的星球,或者更大的天体,受其自身引力吸引而自行塌缩(塌陷并紧缩)时形成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任何蠢得掉进黑洞的傻瓜都会永远消失,他们将无法再逃出黑洞。
而有关他们的历史,则将到达一个奇点,一个痛苦的终点。
不过,广义相对论是经典理论——也就是说,它没有考虑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
第四讲将讲述量子力学如何允许能量从黑洞泄漏出来。
黑洞并不像人们所描绘的那样黑。
第五讲将把量子力学思想应用于大爆炸和宇宙的起源。
这就得出了这样的设想:时空可能在范围上有限,但没有边缘。
这或许类似于地球表面,但它多了两维。
第六讲将说明这个新的边界条件如何能解释这个问题:尽管物理学定律是时间对称的,但过去与未来为什么如此大不相同?最后,第七讲将讲述我们正如何试图找寻一种统一的理论,它能把量子力学、引力以及物理学中其他所有相互作用都包容在内。
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真正理解了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
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
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
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在三年工作量并不巨大的学习之后,他获得了一等自然科学荣誉学位,之后进入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当时牛津大学还没有宇宙学这个专业。
尽管他希望能够跟当时在剑桥的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身边做研究,但是他的导师却是丹尼斯·西艾玛(Dens Scama)。
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成为一名研究员,后来成为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Gonvlle and Caius College)的教授。
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
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
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做,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
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
《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中文版发行于2008年年初,这本书由史蒂芬·霍金、其女儿露西·霍金、其学生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所著,是史蒂芬·霍金的“儿童科普三部曲”之一,这本书当中论黑洞以及很多部分都简述了霍金的新想法,这本书在国内外好评如潮。
霍金趣事:霍金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
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些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获得奖项:1、 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2、 是英国皇家学会学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3、 伦敦皇家天文学会的埃丁顿勋章4、 梵蒂冈教皇科学学会十一世勋章5、 霍普金斯奖6、 美国丹尼欧海涅曼奖7、 马克斯韦奖8、 英国皇家学会的休斯勋章9、 1978年获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10、与彭罗斯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11、1988年霍金的书《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获沃尔夫基金奖编辑本段大事年表:1942年 1月8日生于英国牛津1950年 举家迁往圣奥尔本斯1959年 入英国牛津大学1962年 牛津毕业,去剑桥读研究生1963年 被诊断患(卢伽雷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1965年 获剑桥博士学位,与珍妮.怀尔德(简·瓦尔德)结婚1967年 长子罗伯特出生1970年 女儿露西出生/开始使用轮椅1973年 首部著作《空时的大型结构》出版1974年 霍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阐述了自己的新发现——黑洞是有辐射的。
并成为英皇家学会会员1977年 被任命为剑桥大学引力物理学教授1979年 次子蒂莫西出生/被任命为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广义相对论评述:纪念爱因斯坦百年诞辰》出版1981年 参加梵蒂冈宇宙学大会,宣布无边界构想/《超时空和超引力》出版/被授予大英帝国高级骑士1985年 在瑞士病倒/实行气管造口手术从而失去语言能力,使用带造音器的计算机1988年 《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出版 获沃尔夫基金奖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国荣誉爵士1990年 与妻子离异1991年 《时间简史》同名电影上映1993年 《“黑洞与婴儿宇宙”及其他论文》出版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果壳中的宇宙》出版发行2007年,霍金与露西吉高佛尔德合著的儿童科幻小说《乔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钥匙》于9月6日率先在法国出版发行。
这本书是霍金写的第一本儿童读物,霍金在书中向儿童解释了自己关于时间和宇宙方面的学说。
如果现在卢伽雷氏症得到诊断了,那么,也许霍金就不是现在的“巨人”了.后感: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6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地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
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
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
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
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
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
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
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
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本书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
《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
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
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
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
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
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
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
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编辑本段霍金生平:1942年 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
1962年 在牛津大学完成物理学学位课程,搬到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1963年霍金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
1965年 被授予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表明:用来解释黑洞崩溃的数学方程式,也可以解释从一个点开始膨胀的宇宙。
1970年 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
他预言,来自黑洞(现在叫霍金辐射)的射线辐射及黑洞的表面积永远也不会减少。
1974年 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他继续证明,黑洞有温度,黑洞发出热辐射,以及气化导致质量减少。
1980年 任剑桥大学数学鲁卡斯教授(艾萨克·牛顿曾任此职)。
1988年 出版《时间简史》,成为关于量子物理学与相对论最畅销的书。
1996年 至今继续在剑桥大学工作。
霍金名言:1.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2.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3.宇宙有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4.宇宙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5.活着就有希望。
6.时间有没有尽头?7.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前都会左右看。
8.科学家和娼妓都是做他们喜欢的事赚钱。
9.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
10.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根据中非Boshongo人的传说,世界太初只有黑暗、水和伟大的Bumba上帝。
一天,Bumba胃痛发作,呕吐出太阳。
太阳灼干了一些水,留下土地。
他仍然胃痛不止,又吐出了月亮和星辰,然后吐出一些动物,豹、鳄鱼、乌龟、最后是人。
这个创世纪的神话,和其它许多神话一样,试图回答我们大家都想诘问的问题:为何我们在此?我们从何而来?一般的答案是,人类的起源是发生在比较近期的事。
人类正在知识上和技术上不断地取得进步。
这样,它不可能存在那么久,否则的话,它应该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一点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应该很清楚了。
亚里士多德:宇宙无开端宇宙已经存在了无限久的时间例如,按照Usher主教《创世纪》把世界的创生定于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上午9时。
另一方面,诸如山岳和河流的自然环境,在人的生命周期里改变甚微。
所以人们通常把它们当作不变的背景。
要么作为空洞的风景已经存在了无限久,要么是和人类在相同的时刻被创生出来。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宇宙有个开端的思想。
例如,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相信宇宙已经存在了无限久的时间。
某种永恒的东西比某种创生的东西更完美。
他提出我们之所以看到发展处于这个情形,那是因为洪水或者其它自然灾害,不断重复地让文明回复到萌芽阶段。
信仰永恒宇宙的动机是想避免求助于神意的干涉,以创生宇宙并启始运行。
相反地,那些相信宇宙具有开端的人,将开端当作上帝存在的论据,把上帝当作宇宙的第一原因或者原动力。
宇宙开端前 时间无意义时间是绝对的,时间从无限的过去向无限的将来流逝如果人们相信宇宙有一个开端,那么很明显的问题是,在开端之前发生了甚么?上帝在创造宇宙之前,他在做甚么?他是在为那些诘问这类问题的人准备地狱吗?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十分关心宇宙有无开端的问题。
他觉得,不管宇宙有无开端,都会引起逻辑矛盾或者二律背反。
如果宇宙有一个开端,为何在它起始之前要等待无限久。
他将此称为正题。
另一方面,如果宇宙已经存在无限久,为甚么它要花费无限长的时间才达到现在这个阶段。
他把此称为反题。
无论正题还是反题,都是基于康德的假设,几乎所有人也是这么办的,那就是,时间是绝对的,也就是说,时间从无限的过去向无限的将来流逝。
时间独立于宇宙,在这个背景中,宇宙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直至今天,在许多科学家的心中,仍然保持这样的图景。
然而,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他的革命性的广义相对论。
在该理论中,空间和时间不再是绝对的,不再是事件的固定背景。
相反地,它们是动力量,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确定其形状。
它们只有在宇宙之中才能够定义。
这样谈论宇宙开端之前的时间是毫无意义的。
这有点儿像去寻找比南极还南的一点没有意义一样。
它是没有定义的。
实证主义方法研宇宙问题我们按照我们构造世界的模型来解释自己感官的输入如果宇宙随时间本质上不变,正如20世纪20年代之前一般认为的那样,就没有理由阻止在过去任意早的时刻定义时间。
人们总可以将历史往更早的时刻延展,在这个意义上,任何所谓的宇宙开端都是人为的。
于是,情形可以是这样,这个宇宙是去年创生的,但是所有记忆和物理证据都显得它要古老得多。
这就产生了有关存在意义的高深哲学问题。
我将采用所谓的实证主义方法来对付这些问题。
在这个方法中,其思想是,我们按照我们构造世界的模型来解释自己感官的输入。
人们不能询问这个模型是否代表实在,只能问它能否行得通。
首先,如果按照一个简单而优雅的模型可以解释大量的观测;其次,如果这个模型作出可能被观察检验,也可能被证伪的明确预言,这个模型即是一个好模型。
根据实证主义方法,人们可以比较宇宙的两个模型。
第一个模型,宇宙是去年创生的,而另一个是宇宙已经存在了远为长久的时间。
一对孪生子在比一年前更早的时刻诞生,已经存在了久于一年的宇宙的模型能够解释像孪生子这样的事物。
哈勃发现星系飞离我们恒星并非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空间另一方面,宇宙去年创生的模型不能解释这类事件,因此第二个模型更好。
人们不能诘问宇宙是否在一年前确实存在过,或者仅仅显得是那样。
在实证主义的方法中,它们没有区别。
在一个不变的宇宙中,不存在一个自然的起始之点。
然而,20世纪20年代当埃德温.哈勃在威尔逊山上开始利用100英寸的望远镜进行观测时,情形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哈勃发现,恒星并非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空间,而是大量地聚集在称为星系的集团之中。
哈勃测量来自星系的光,进而能够确定它们的速度。
他预料向我们飞来的星系和离我们飞去的星系一样多。
这是在一个随时间不变的宇宙中应有的。
但是令哈勃惊讶的是,他发现几乎所有的星系都飞离我们而去。
此外,星系离开我们越远,则飞离得越快。
宇宙不随时间不变,不像原先所有人以为的那样。
它正在膨胀。
星系之间的距离随时间而增大。
最重要发现:宇宙在膨胀宇宙膨胀是20世纪或者任何世纪最重要的智力发现之一宇宙膨胀是20世纪或者任何世纪最重要的智力发现之一。
它转变了宇宙是否有一个开端的争论。
如果星系现在正分开运动,那么,它们在过去一定更加靠近。
如果它们过去的速度一直不变,则大约150亿年之前,所有星系应该一个落在另一个上。
这个时刻是宇宙的开端吗?许多科学家仍然不喜欢宇宙具有开端。
因为这似乎意味着物理学崩溃了。
人们就不得不去求助于外界的作用,为方便起见,可以把它称作上帝,去确定宇宙如何起始。
因此他们提出一些理论。
在这些理论中,宇宙此刻正在膨胀,但是没有开端。
其中之一便是邦迪、高尔德和霍伊尔于1948年提出的稳恒态理论。
在稳恒态理论中,其思想是,随着星系离开,由假设中的在整个空间连续创生的物质形成新的星系。
宇宙会永远存在,而且在所有时间中都显得一样。
这最后的性质从实证主义的观点来看,作为一个可以用观测来检验的明确预言,具有巨大的优点。
在马丁.莱尔领导下的剑桥射电观测天文小组,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对弱射电源进行了调查。
这些源在天空分布得相当均匀,表明大部分源位于银河系之外。
平均而言,较弱的源离得较远。
稳恒态理论与观测冲突微弱的源比预言的更多,这表明在过去源的密度较高稳恒态理论预言了源的数目对应于源强度的图的形状。
但是观测表明,微弱的源比预言的更多,这表明在过去源的密度较高。
这就和稳恒态理论的任何东西在时间中都是不变的基本假设相冲突。
由于这个,也由于其它原因,稳恒态理论被抛弃了。
还有另一种避免宇宙有一开端的企图是,建议存在一个早先的收缩相,但是由于旋转和局部的无规性,物质不会落到同一点。
相反,物质的不同部分会相互错开,宇宙会重新膨胀,这时密度保持有限。
两位俄国人利弗席兹和哈拉尼科夫实际上声称,他们证明了,没有严格对称的一般收缩总会引起反弹,而密度保持有限。
这个结果对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十分便利,因为它避免了有关宇宙创生的难以应付的问题。
因此,这对于苏联科学家而言成为一篇信仰的文章。
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