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习俗(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必要性)
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与英语国家的人们沟通交流时,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社会习俗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我们避免误解,还能促进跨文化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
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英语国家虽然同讲英语,但其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
美国文化
- 强调个人主义和独立性
- 重视时间观念和效率
- 崇尚自由和民主
英国文化
- 重视礼仪和传统
- 讲究阶层制度和社会地位
- 偏爱含蓄表达和委婉沟通
澳大利亚文化
- 追求随和轻松的生活方式
- 尊重多元文化和包容性
- 重视体育和户外活动
英语国家的社会习俗
除了文化差异,英语国家的社会习俗也有所不同。
礼节礼貌
- 美国:重视握手、眼神交流和微笑
- 英国:讲究称呼、鞠躬和问候
- 澳大利亚:偏好轻松随意的问候方式
餐桌礼仪
- 美国:餐前祷告、使用刀叉、避免用手抓取食物
- 英国:重视餐桌礼仪,细嚼慢咽、不发出咀嚼声
- 澳大利亚:餐桌氛围轻松,注重分享和共餐
社交场合
- 美国:自我介绍积极主动,善于交谈
- 英国:待人礼貌客气,避免过分热络
- 澳大利亚:注重轻松幽默,享受社交活动
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益处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习俗具有诸多益处:
- 促进跨文化交流,建立良好关系
- 避免误解和冲突,有效沟通
- 增强对英语国家人民的理解和尊重
- 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意识
- 提升英语语言技能和跨文化能力
如何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方法多种多样:
- 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
- 观看英语国家电影和电视节目
- 与英语国家人士接触交流
- 参加跨文化交流活动
- 旅行和生活在英语国家
通过不断学习和体验,我们可以逐渐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习俗,在与英语国家人士的交往中游刃有余,建立有意义的跨文化连接。
英语是中国的必修课吗?
中国在1983年以后将英语列为高考科目了,与数学、语文并列。
以此为导向,中国大陆的高中课程,基本上以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课程的必修课。
在全日制普通大学,除了非英语外语专业以外,一般均以英语作为必修课,其他外语作为选修课;而非英语专业的语言专业,一般要求同时对英语作为必要课程之列。
扩展资料:
在1993年《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特别提及了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的文化。”
进入21世纪,教科书中的文化目标被列为课程目标结构的五大目标之一。
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文化列出了七级和八级目标,文化内容呈现多元化。
包括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学艺术领域名人成就、政治经济情况、主要宗教传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历史文化、大众传播文化以及中国与英语国家生活方式的异同等,希望通过丰富的西方文化内容介绍,能够成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什么是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是指通过阅读英语文本理解其含义和信息的行为。
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一、英语阅读的概述
英语阅读是一种语言技能,涉及对英语的文字进行理解和解读。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运用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来理解文本中的信息、意图和含义。
这不仅要求读者认识单词和短语,还要理解句子结构、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二、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英语阅读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阅读,人们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法能力,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此外,英语阅读还能帮助人们获取各种信息,包括历史、科学、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在现代社会,英语阅读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技能,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三、英语阅读的过程
英语阅读的过程包括多个阶段。
首先是预读阶段,读者通过标题、插图和段落的首句等信息对文本进行初步预测。
然后是具体阅读阶段,读者逐句逐段地阅读文本,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运用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
最后是理解和反思阶段,读者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思考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意图,以及文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四、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练习。
首先,要扩大词汇量,掌握常用单词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
其次,要理解语法结构,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复杂句子的分析方法。
此外,还要多读英文原著,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通过广泛的阅读和不断的练习,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总之,英语阅读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通过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英语文本,获取更多信息,促进个人发展。
试论外语教学中文化汇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摘要: 文化教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一种文化教育,所以在实施这种语言文化教育的同时就不能仅仅向学生传输语言本身的知识,而要结合国情和实际进行文化的传播,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外语学习的成效。
关键词: 文化汇入 语言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教学不可脱离文化教学,文化教学也时时刻刻贯穿于语言教学之中。
了解和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得体地运用语言,有利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其世界意识和人文精神,使其厚积薄发,最终弘扬祖国文化。
一、必要性分析
语言教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不单指对外语词汇语法的记忆、掌握和运用,还需要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如同一个人拥有骨骼肌肉的同时,还必须有血脉联络整体,文化就像血脉激活了生命。
文化的内涵高深广博,无所不包。
精通掌握语言的人,必定是一位充分了解东西方文化历史背景、社会风俗习惯和人文礼仪的人。
谈到语言的学习,就必须有文化作为肥沃的土壤为语言这棵苗木提供营养。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学习语外知识、掌握外语技能、提高应用外语的能力是与熟悉外语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的。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萨皮尔《语言论》商务出版社,1985外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语言能力”linguistic petence而且还要具备“交际能力”municative petence。
英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要作为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英语时,不仅要“合乎语法”grammaticality,而且要恰当、得体appropriateness,可以为人接受acceptability,同时也要求教师除了传授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知识,也不可忽视语言背景,文化的渗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
英语专家胡文仲教授曾说过:“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系,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
”因此,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但离不开文化教育。
我们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教学和文化理解教学。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和过去教学大纲的不同点之一就是第一次把文化意识列入了国家级的教学档案里,这充分说明文化意识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教授语言外,还应汇入相关的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这符合二期课改的英语教育理念。
二、重要性
我们提倡跨文化的外语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文化教学贯穿于外语教学当中便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增强英语语言感受能力。
英语教学往往把一篇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概括大意,分段讲授单词、片语、句型结构以及相关语法等,让学生记笔记,背笔记,课堂内容枯燥,学生学到的只是机械化的、公式化的语言。
学生的书面作文常常是语句生硬、别扭,前后不连贯,语意不清晰。
一个典型的问题:用汉语的句式套装英语的词汇,写得不伦不类,即常说的“中国式英语”。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把文化教学列入教学范畴,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英语课内容选材丰富,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社会、人文和价值观社会观念等。
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结合与颜色,动物等相关的事物,典故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
另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英语教学变成学生愿意接受并乐于接受的过程。
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生非智力因素中最可利用的有效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加入文化教学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一有效因素为教学服务。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学过程是要帮助学习者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对文化的汇入,能够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避免中国式英语在对外交流中产生误会,甚至冲突。
因为语言错误至多是语不达意,无法把心里要说的清楚地表达出来,而文化错误往往是本族人育有异族人之间产生严重误会,甚至敌意。
这常是由于中国人的思维加上英语的表达方式影响了交际,无法实现知识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平行发展。
因此,教师应加强文化意识同时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对比,要注意挖掘课本中的文化因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适应性和认同感,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交际障碍。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补充新知识,注重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注重自身英语文化的提高,从而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化的包容性,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不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融合文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开启眼界、开拓思路,借鉴西方优秀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修养,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薰陶。
例如介绍西方人守时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介绍西方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胆识、勇气,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通过文化教学进行提高和改善的。
同时文化教学还可以满足学习者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今后进一步的文化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帮助学习者适应学业结束后职业岗位的要求,如翻译、旅游接待、宾馆服务等都需要掌握外族文化。
英语学习不仅仅只是单一学科知识,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适应文化融合的需要,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我们提倡跨文化交际的外语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未来社会的外语人才,不仅仅是具有外语语言的自如运用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求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的国际外语人才。
如今,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改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也在努力提高教学方法,另外学习资料缺乏,文化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也是许多外语教师在文化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并思考。
参考文献:
[1] 戴文杰.对中国英语文化教学的反思及建议[D][W用1].中国海洋大学.2004,11.
[2] 何欣.常规关系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D].吉林大学.2007,04.
[3]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12.
[4] 吴炜.论文化汇入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D].首都师范大学.2009,05.
[5] 周正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汇入[D].中国海洋大学.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