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人称赞连连:不容错过的佳片汇聚,高评分电影推荐 (电影点评人)

阿里云盘8个月前发布 howgotuijian
703 0 0
机灵助手免费chatgpt中文版

作为一个资深的电影点评人,我荣幸地为您献上精心挑选的高评分电影推荐。这些电影凭借其出色的故事情节、令人难忘的角色和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赢得了影评人的一致好评。准备好开启一段令人难忘的电影之旅吧!

1. 无依之地 (2020)

无依之地海报
《无依之地》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公路电影,探索了失去、重新开始和追逐梦想的主题。

奥斯卡金像奖得主《无依之地》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公路电影,讲述了一位在经济大萧条后失去一切的女人弗恩的故事。她踏上了独自流浪的生活,途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对生活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 IMDb 评分:8.3
  • 烂番茄新鲜度:94%

2. 寄生虫 (2019)

寄生虫海报
《寄生虫》是一部黑色喜剧,探讨了阶级差异和资本主义的贪婪。

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寄生虫》是一部黑色喜剧,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家庭通过欺骗手段渗透进富裕家庭的故事。这部电影以其尖锐的社会评论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悬念而闻名。

  • IMDb 评分:8.6
  • 烂番茄新鲜度:98%

3. 1917 (2019)

1917海报
《1917》是一部史诗般的战争片,以一镜到底的手法呈现。

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1917》是一部史诗般的战争片,讲述了两名英国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执行一项危险任务的故事。这部电影以其令人惊叹的一镜到底手法和逼真的战斗场面而著称。

  • IMDb 评分:8.3
  • 烂番茄新鲜度:89%

4. 曼克 (2020)

曼克海报
《曼克》是一部黑白传记片,讲述了编剧赫尔曼·曼凯维奇撰写《公民凯恩》的故事。

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曼克》是一部黑白传记片,讲述了编剧赫尔曼·曼凯维奇撰写电影《公民凯恩》的故事。这部电影以其精湛的黑白摄影和精彩的演技而备受赞誉。

  • IMDb 评分:8.1
  • 烂番茄新鲜度:88%

5. 灵魂 (2020)

灵魂海报
《灵魂》是一部动画音乐喜剧片,探讨了生命、意义和音乐的力量。

奥斯卡金像奖得主《灵魂》是一部动画音乐喜剧片,讲述了一个音乐老师在意外事故后穿越到灵魂世界的故事。这部电影以其迷人的角色、美丽的动画和感人的故事而受到欢迎。

  • IMDb 评分:8.3
  • 烂番茄新鲜度:95%

结语

上面推荐的电影都是影评人一致赞誉的佳作,它们每一个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令人难忘的体验而著称。无论您是寻找感人的故事、发人深省的社会评论还是令人兴奋的视觉盛宴,这些高评分电影一定能满足您的需求。拿起爆米花,准备好沉浸在电影的魔力中吧!这些佳片的评分可不是浪得虚名,它们一定会带给您难忘的观影体验。


影评人与电影评价之间有怎样的必然联系?

“首先申明一点,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名影评人。

因为从阅片量,专业性,创新性来看我的水平远远不够。”

目前中国影评大致分为两类,学术影评和非学术影评(娱乐影评)。

学术影评人大都系统学习过电影方面的知识,属于学院派。

他们的影评专业性太强,多会发表到专业的期刊上面。

目前大陆影评界我们熟知的,比如影评第一人周黎明,《虹膜》负责人Magasa,豆瓣出身的木卫二皆可以算做此类。

非学术影评人大都没有系统学习,电影理论不强,偏向于娱乐大众,捧佳片骂烂片。

不过也有异类,最近大火的毒舌和桃桃林林本身专业性强,但在刻意在走娱乐方向。

冯小刚导演曾经大骂影评人,言辞犀利夹杂国骂。

恰恰暴露了影视从业者与影评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简单点,四个字,就是相爱相杀。

没有电影,就不会有影评,但没有影评,电影价值就无法体现。

尤其是现在,主流影评人的评价将决定着电影的票房走向。

拿最近比较火的《湄公河行动》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来看。

影评人波米的评价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在侮辱电影,而即使对手全是矮矬子,《湄公河行动》也绝不是将军。”

波米的言辞可以说是“杀人诛心”,与朋友圈刷爆了的好评相比简直是在“与大众为敌”。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没看过,不多评价,波米要求一向严苛,能被骂我想应该会比《爵迹》强很多。

《湄公河行动》看完后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写文章夸它,然后没几天,许多公众号都在发“表扬信”。

波米那期节目我晚上一点开始听,竟然没睡着,听到三点。

虽然有一部分观点我难以认同,但是就影片本身的批评我还是认可的。

电影的剪辑问题,配乐问题,摄影问题,故事的逻辑性,这些都是逃不了的硬伤。

可即使冷静下来,让我去评分的话,仍会给电影打到7.5分。从专业性的角度它比不上《警察故事3》和《毒战》撑死只是及格,但从情感上我愿意多加1.5.

跟同期上映的矮矬子相比,它即使不是将军,也是一名优秀的战士。

我对电影的评论一般不会一面倒,一方面是专业性不强,另一方面是迁就大众。

毕竟人民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但即使如此仍旧有一些人不满意。

网络阅读最大的问题是情绪化,能真正看完文章的人少之又少,甚至有人只是看了标题就开骂。

他不管你文章里有多少内容夸这部电影,他只要看到一句批评的话,便受不了了。

我想这便是影评人存在的必要性,一个行业需要一个标准。

当百花奖那样令人作呕的事情被人们视为正常现象时,那才是真正的绝望。

“影评人,你凭啥对着屏幕说三道四?”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敢于说真话,因为他们把控着电影艺术大门的通行证。

我想黑泽明应该不会想和郭敬明坐在一个桌子上讨论电影。

佳片有约是不是有人掏钱预约电影

不是的。

这档电影综合类栏目,主要是介绍和传播世界优秀的电影文化,促进中国本土的电影文化建设。

基本都是本栏目精选经典电影进行讲述的。

当然说有人掏钱预约电影,这个可能也是有的。

有谁知道梅尔,吉布森他都演过什么电影?拿过哪些奖?

一则标准的美国梦——梅尔·吉布森的演艺人生 记得曾有位影界权威人士说过“上帝首先创造了电影,然后创造了梅尔·吉布森。

”这话听来有些煽,有些过,但不无道理。

1985年8月梅尔·吉布森在接受《滚石》杂志采访时曾说:“有的人很上镜头,有的人却恰恰相反。

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在镜头里都可能是一团狗屎。

庆幸的是,我属于摄影机偏爱的那类人。

”这话听来有些狂妄,有些自负,但也很说明问题。

梅尔·吉布森这个老小子的确很不简单,他犀利无比的眼神能让任何对手败下阵来,包括英格兰的太子妃。

他洋溢着浓重男性荷尔蒙的一举一动也每每成为“性感”和“美丽”的最佳代言。

他一不小心打造的那部《勇敢的心》又成为万千影迷心中永远的挚爱,甚至是至尊无上的,比如在我这就是。

去年那部《士兵宣言》再次令我激动不已,影片煽情?对,相当煽情,911之后的美国人需要这个,什么激发美国民众之爱国热情等等,但这些对我们来讲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只冲着梅尔·吉布森,爱屋及乌吗。

而那部评价并不太高的《征兆》也突破了两亿票房,梅尔就是梅尔,一呼天下应,魅力无法挡。

曲折身世 梅尔·吉布森全名为梅尔·哥伦姆席勒·杰拉德·吉布森(Mel Columcille Gerard Gibson),读起来真够别扭。

1956年1月3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北部的匹克斯基尔。

那是一个如今令梅尔感到很不舒服,很不体面的小镇,每次记者采访时一提到梅尔的出身,他都立马翻脸。

梅尔的父亲赫顿来自美国中部,但追本溯源,祖先是来自澳洲的移民。

母亲安妮是纽约布鲁克林人,曾是演唱歌剧的歌手。

两个人直到四十岁才结婚,却先后生养了十一名子女。

梅尔如今七个子女,完全是秉承了家族一贯的超生传统。

梅尔六岁那年,全家搬到纽约州的瓦普朗克,也是个小镇。

父亲开始在当地的铁路局担任列车长的工作,因双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把孩子都送进了天主教学校读书。

后来,父亲不幸意外受伤,无法继续工作,一家老小只能靠父亲的退休金生活,环境可想而知,于是夫妇俩人很早就有了迁回原籍澳大利亚的打算。

1968年,十二岁的梅尔随家飘洋过海,迁往澳大利亚的悉尼。

举家迁澳的原因,除了换一个生活环境外,据说还有躲避战争的因素,当时正值越战的白热期,很多人害怕自己的儿子被征召入伍,而纷纷出走。

说回梅尔,他打小就爱看美国电影,最喜欢的演员有史宾赛·屈塞、加里·格兰特和亨佛莱·鲍嘉等人。

虽然爱看电影,但却从来没有想过将来能够成为一名演员。

他最想做的居然是在厨房里耍刀弄铲的厨师,多没追求。

父亲对他的管教方式是“给予完全的自由”,但却绝不容许他漠视礼仪,但凡有不守规矩的举止,便会招来父亲的一顿海扁。

在天主教男子学校的他,也经常被同学们欺负,嘲笑他满口不正统的美国腔。

在家不敢造次,在校又被同学挤兑,使得少年时代的梅尔有点自闭倾向,嘴巴像上了锁似的,更不敢跟女孩儿说半句话。

不过,在少年梅尔的内心仍然有着“出人头地”的渴望。

整个高中时代,由于经济的原因,先后在加油站、餐厅、汽车修理厂等各处打工。

1974年,十七岁的他刚刚高中毕业,就收到了一封来自悉尼国立戏剧艺术学院的信件。

信的内容是学校简介及入学申请表格。

原来是他的妹妹背着他向学校函索的招生简章。

对于演员这行并没有特别兴趣的梅尔来说,在觉得有趣的心态下,接受了入学审查的面试考试。

结果,他居然顺利通过,而且还莫名其妙的被选为二十位优秀学生中的一位,获得了三年的奖学金。

求学期间,在一次郊游中邂逅了年轻的护士——罗宾·摩尔(Robyn Moore),二人旋即坠入情网。

几年如胶似漆的热恋后,终于在1979年迈入结婚礼堂。

初试身手 1976年,梅尔还在戏剧学院念书时,就曾在舞台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出演男主人公罗密欧。

次年,参演了由他朋友菲尔·艾瓦隆所制作、编剧、主演的《夏日城市》,于是这部粗制滥造的青春片就成了梅尔的银幕处女作,亦成为其不堪回首的败笔。

据说梅哥演这部片子的酬劳还不足20美金。

不过,这部影片却在澳洲国内颇受欢迎,同时,他也得到了当时的新锐导演乔治·米勒的注意。

1977年,二十一岁的梅尔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戏剧学院的毕业证书。

当时,澳洲的电影界正倾全力于电影制作上,不仅举国沸腾,同时也受到国际的注目。

那时候梅尔的想法竟然是:“做演员真的能够吃得饱,饿不死吗?”对于电影,他有的只是不安与怀疑。

经过一段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毅然决然地投身电影。

料想梅尔今天想来,也定会为自己当初的高瞻远瞩庆幸和自豪不已,他说:“在《夏日城市》以后,我开始接触并尝试舞台演出,渐渐的,我对演员这个工作,开始感到光荣和自信。

重大转机 1977年,看完《夏日城市》的乔治·米勒,决定在他那部初试身手的作品《狂人麦克斯》中,启用梅尔为第一男主角。

这部只用八十万美元低预算所制作出来的电影,以未来世界荒无一物、漫天风沙的沙漠为背景,描述警官出身的麦克斯,为报杀妻之仇,严惩一群自称为“午夜骑士”的飙车族。

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动作片。

片中梅尔以猎枪、高科技的霹雳车,还有六百马力的超级冲锋号V8“拦截者”为武器,将对手一一击败,酷得一塌糊涂。

再说当时的动作片也十分稀罕,像《狂人麦克斯》这种动作俐落,极具震撼力的动作片更是难得一见。

该片的大纲结构,实际上是乔治·米勒在悉尼当实习医生时就构想好的故事。

米勒后来说:“我尊敬约翰·福特的西部片。

我的这部电影其实是部用飞车代替马匹的西部片”。

1979年4月,《狂人麦克斯》在澳洲一经公映,便刷新了澳洲的历史卖座纪录。

1980年6月,该片在美国登陆,同样大受欢迎,梅尔·吉布森这个名字从此深深的刻在了美国人的脑海。

影评界也给予了影片极高的很高,不但一口气夺下澳洲六大影展的首奖,还获得阿沃利亚兹国际科幻电影展的评审团特别奖,并且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年度最佳十大佳片”,梅尔也被誉为“复活的史蒂夫·麦奎因(好莱坞的一代银幕硬汉)”。

《狂人麦克斯》的旋风之后,梅尔为了演技更上层楼,进入了南澳大利亚国立剧团。

在那里,他参演了“伊底帕斯王”、“亨利六世”、“赛德纳”等多部脍炙人口的舞台剧名作,从古典剧与现代剧,逐步将自己的演技推向至高点。

与《狂人麦克斯》同一年,梅尔又参加了《提姆爱我》的演出,片中他饰演一个想要适应环境的弱智青年,与美国著名演技派女星派珀·劳里分庭抗礼,一改《狂人麦克斯》中阴阳气十足的复仇者形象,变成了一个温柔而多情的男子,从而一举赢得澳洲电影学会年度最佳男演员和最有潜力新人殊荣。

这两部作品也迅速使其成为澳洲影坛的首席小生。

在他的早期作品中,还有一部佳作值得关注,那就是1981年澳大利亚与台湾合拍的二战片《Z字特攻队》,影片以二次大战的南太平洋战场为背景,讲的是一个美军救援小组与日军及当地人之间的一些恩怨情仇。

梅尔以本色出镜,表现得出奇的冷静、沉着和睿智,迷倒了无数华人影迷。

片中的其他演员还有尚未成名的山姆·尼尔及台湾才女张艾嘉。

其实影片的剧情相当老套,倒是俐落明快的动作,以及演出者的魅力,在吸引观者驻足。

该片可说是一部梅尔迷必看的影片。

结识彼得·威尔 1981年,梅尔主演了由美国的派拉蒙影片公司向全球发行的《加里波底》。

这是一部描写一战时期,在土耳其、加里波底战线上的两位年轻人的种种矛盾心态的作品,是当时当红的澳洲导演彼得·威尔执导的反战名作。

梅尔饰演的是其中一个外表吊儿郎当,实际上却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青年。

片子的娱乐性相当之高,再次刷新了澳洲影史的票房纪录。

在美国也极受欢迎,久久都不能下档。

影片使梅尔向美国影坛成功的跨出了第一步,也使他再度荣获澳洲电影协会最佳男主角的头衔。

同年,他又接拍了《狂人麦克斯2》,续集中的麦克斯被塑造成一匹在沙漠中流浪的独行侠。

该集的制作费比第一集足足多出五倍,高达四百万美元。

使得场面更为浩大,气势更为雄伟,也更具震撼力。

这时的梅尔已是名闻全球的巨星,却没有一丁点儿的美国明星的洋味,他那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新英雄形象,被美国的影评界下了这么一个评语:“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仿佛罗宾汉再世。

”《时代》杂志则再次将《狂人麦克斯2》列为1982年度“十佳影片”之一,此外,该片在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外语影片奖以及阿沃利亚兹国际科幻电影展等影展中,也均摘得了首奖。

别看他在影坛上大火特火,但还是不能忘情舞台上的表演,八十年代初期,他但凡有点空闲,就会奔波于舞台和荧屏之间。

1982年2月15日,梅尔和导演彼得·威尔前往菲律宾,进行新片《危险年代》的拍摄工作,这是两人继《加里波底》的第二次合作。

这是一部以1960年苏卡诺政权下的印尼为背景的政治片。

梅尔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他高中时代的梦想——记者,由于他和导演彼得·威尔的创造理念非常能够沟通,再加上一同参演还有当红美国女星薛歌妮·韦弗,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前提下,一部巨作由此诞生了。

这是第一部由美国人出资、发行的澳洲电影,对梅尔来说,这是他好莱坞电影的处女作。

原作、导演、男主角是澳洲人,制片和女主角是美国人,拍摄地点在菲律宾,故事的舞台在印尼,使得该片的国际色彩极其浓厚。

在1983年的戛纳影展中大出锋头,光芒四射。

至今仍是各大排行榜有名的佳作之一。

抢滩美利坚 对于梅尔·吉布森而言,《危险年代》是他在好莱坞踢出的第一脚。

不久后,各种片邀便蜂涌而至,结果他在众多企划案中选择了那部后来遭至恶评的《叛逆巡航》。

该片改编自著名小说《征服南海》,曾在 1935年和1962年两次搬上银幕,1935年那部由查尔斯·劳顿和克拉克·盖博担纲,结果赢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1962年由马龙·白兰度主演的那部也获得了颇高的评价,如此两部珠玉版本在前,梅尔再推出第三版,后果可想而知,即使榜上安东尼·霍普金斯、丹尼尔·戴·刘易斯及当时还藉藉无名的连恩·尼森三位英国演技派仍然于事无补。

倒是南洋优美的景色和Vangelis的配乐值得一提。

同年那部《怒河春醒》算是他向好莱坞投石问路的一部作品,片中他将一个满怀赤子之心,并且十分顽固的农家主人角色,演得灵活神现。

导演马克·莱德尔对他的表现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不愧是一位兼有史史蒂夫·麦奎因的野性及蒙哥马力·克利夫特的纤细的天才演员”。

回头再看梅尔初涉好莱坞的几部作品,《危险年代》、《叛逆巡航》、《怒河春醒》以及《铁窗外的春天》等部,每一部作品的风格、内容及角色都大相径庭,且娱乐性都不太高。

卖不卖座姑且不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梅尔给美国人留下了演技派明星的印象,对他而言,这绝对是件好事。

但话又说回来,想要在好莱坞立足,必须要有过硬的商业票房作为保证,没有娱乐效果的电影,是引不起美国人兴趣的。

于是,他只有再度向“狂人麦克斯”的传说挑战。

1984年9月17日,《狂人麦克斯3》在悉尼近效正式开机。

该片总计投资了一千三百万美元的制作费,气势与规模都大大的超越了前集,试图重现昔日辉煌,但事与愿违,一味的造势和战线拉得过长导致剧情稍显薄弱,娱乐效果也非常有限,票房惨淡也就成为必然。

影片的失败似乎并没有影响人们对梅尔一贯的关注,但他本人却遇到了演艺生涯中最严峻的一次挑战。

在倾其全力拍完《狂人麦克斯3》后,他语重心长的说:“我完全不知道好莱坞和电影产业的系统结构。

为什么在这儿找不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融合点呢?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属于电影这个大工厂结构中的一部分,说得更简单明白一些,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只不过是个被人用完即丢的演员,新人随时随地都会迎头追上来。

能有这种自知之明,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停止关心各种事的话,表演生命也就宣告终止。

”打那之后,梅尔整整休整了一年,拒绝了全部片约,一心留在位于悉尼郊外的家中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还他在占地八百英亩的土地上,饲养了三千只以上的羊,还有四百六十头的肉牛和两头驴,过着轻松、悠游的牧场生活。

但梅尔这一“农村嗜好”却招来许多人的厌烦,也一度成为媒体的笑柄。

因为他饲养牲畜的地方恰好靠近小镇的生活水源,这种行为是违反当地法律的。

可是梅尔的律师辩称:梅尔的住所应该算做是农场,所以饲养牲畜是合理合法的。

但话又说回来,他养羊养牛还可以理解,但养两头驴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渐入佳境 经过一年的养精蓄锐之后,梅尔再度出山,参演理查德· 唐纳执导的《致命武器》。

1986年8月6日,本片在洛杉矶正式开拍。

讲述的是两位刑警为了追查大宗毒品走私案而与歹徒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

由梅尔·吉布森和丹尼·格罗弗饰演的两位刑警组合相当滑稽,一个是越战特种兵出身,却因突遭丧妻之痛而欲轻生的疯狂暴警,另一个则是等待退休的黑人警官。

这一黑一白的两位演技派明星同台演出,可说是空前豪华的黄金组合。

这部被喻为“现代版西部片”、“城市版西部片”的《致命武器》,对梅尔来讲,并不只是一部电影而已。

为了符合剧中的角色形象,梅尔特地蓄长发,并且接受两个月的魔鬼式训练,禁烟、禁酒、每天吃低热量食品及生菜,结果整整瘦了七公斤。

后来他自己也说:“这绝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动作片而已。

它的剧本具有深度的内涵,把人类的幽默和人性描写得淋漓尽致。

的确,这部影片将我在《狂人麦克斯》中那种非法化的英雄形象完全改变,使我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更具合理性的人类英雄。

影片的票房又相当可观,对我而言,这个角色比麦克斯更适合我,更能让我驾轻就熟。

这一部片子的演出酬劳为四百万美元。

”他又补充说明:“这部影片描述人世间的友情和人类的幽默,其中充满了温馨和信任。

剧本的杰出就不用说了,且该片具有强烈的企图心,可说是注入现代精神的古代西部片,在美国国内,是自《法国贩毒网》之后,最令人兴奋,最优异的动作电影。

”老搭档丹尼·格罗弗对他也称赞有加:“梅尔不只是一位明星而已,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演员。

”拍完该片后,梅尔再度回到悉尼的家中,又做了十八月的休整。

当然,从各地的片约仍然像雪片一样飞到他家。

其中包括热门电视剧集《龙凤神探》的电影版和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渊》等等。

对梅尔来说,从1982年的《危险年代》开始至1986年的《致命武器》,可以说是最黄金的一段时期。

其影坛巨星的地位已逐步确立,“最性感的名人”、“嘴唇最性感的男星”等等诸如此类的封号也纷至沓来。

1988年后半期,美国的娱乐杂志《US》用美国人的眼光,将梅尔列为“最性感的明星”之一。

当时第一名是以《辣身舞》扬名的帕特里克·斯韦兹。

梅尔也同时成为《US》杂志和《Premiere》杂志的封面人物。

1989年,《致命武器》的原班人马推出了《致命武器2》,该片在全美一经上映,票房便超过了斯皮尔伯格的《圣战奇兵》,开画仅三天就取得了两千多万美元的票房收入,成为卖座空前的大热影片。

国际贩毒组织一直是国际间的热门话题,该片设计驻美的南非外交官和贩毒组织有关,正是吸引人的卖点。

同时,片中流露的社会性也十分浓重。

影评人评价该片是在动作片和艺术片的接合中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合点,使得该片在众望所归的掌声中登上了贝弗利山的经典殿堂。

登顶好莱坞 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使性格一向沉稳冷静的梅尔变的飘飘然,反之,却更为现实谨慎,他要把握好自己的每一次动作,真正的登上好莱坞之巅。

九十年代初,一系列佳作纷纷问世。

1989年10月2日《飞离航道》在泰国北部的古都清迈正式开拍,该片的企划、剧本全由著名导演理查德·拉什一手包办,最新式、最俐落的动作全都塞进了片中。

前前后后又几易其角,包括鼎鼎大名的肖恩·康纳利、比尔·莫瑞、凯文·科斯特纳等人。

最终选定由梅尔·吉布森与小罗伯特·唐尼担纲,事实证明,这一黄金组合对于影片的成功是何等的重要。

在这个时期,美国的《人物》杂志曾以“最性感的 腼腆男人”为标题,大篇幅的报导梅尔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990年4月23日,《哈姆雷特》在英国肯特州的罗彻斯特堡和苏格兰开拍,该片由意大利导演佛朗哥·泽菲雷里掌镜。

这是佛朗哥自1967年导演《驯悍记》、1988年导演《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后,二十二年来第三度执导莎翁作品。

不过,早在1964年,佛朗哥将《哈姆雷特》搬上舞台后,便一直计划要将它搬上银幕。

二十多年后,终于实践了自己的夙愿。

而梅尔则是他心目中扮演“哈姆雷特”的第一人选。

一向喜欢说闲话的媒体,在获知这个消息后,便立刻发出“从《狂人麦克斯》到《致命武器》的动作片明星梅尔·吉布森,在《哈姆雷特》中,能够有称职的演出吗?”诸如此类等着看他出丑的新闻。

他们似乎全然忘记了梅尔在澳洲也曾是一位响当当的舞台演员,而且有着演出莎翁戏剧的丰富经验。

也许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梅尔的这段历史。

梅尔说:“我并没有特别想演莎士比亚作品的意愿,我也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像劳伦斯·奥利佛他们那样,把莎士比亚笔下的角色诠释得恰到好处。

如果可能的话,我想演出现代的莎士比亚。

”为了演好哈姆雷特一角,他苦练剑术、骑术。

为了纠正其蹩脚的美国英语加澳洲英语的混合口音,他天天上课、读书,还戒了烟。

梅尔回忆道:“在十四个星期的拍摄周期里,我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与多位演技精湛的著名演共同演出,磋切演技,收获实在太多了。

”该片的制作费总计一千五百五十万美元,成为表现梅尔演技实力的最高力作,同时也将梅尔的演艺事业推向了颠峰。

此时的梅尔·吉布森已身价千万,跻身于汤姆·克鲁斯凯文·科斯特纳、达斯汀·霍夫曼等一线巨星之列。

成为继加里·格兰特、肖恩·康纳利之后第三代登陆好莱坞的超级海外巨星。

1991年,华纳影业和他签了四部影片的合约,酬劳总计为六千万美元。

这其中包括了《致命武器3》及《永远年轻》等两部片子。

此外原本预定和朱莉娅·罗勃茨合演的一部西部片,后来则不了了之。

1991年11月,《致命武器3》正式投拍,这是部投资高达四千万美元的大手笔制作。

与前两集相比,梅尔在片中添加了更多的即兴发挥和喜剧元素。

1992年5月1日,本片同《未来战士2》一同在全美各大剧院上档,仅仅三日,就有三千八百万美元的票房进帐,成为当时影史又一部卖座巨片。

1992年,梅尔自组“圣像工作室”(Icon),同年,推出由他亲自制作、主演的《永远年轻》,成为公司的开业作,该片的大获成功同时也为梅尔的导演之梦铺平了道路。

“演而优则导”的例子在好莱坞的历史屡见不鲜,从罗伯特·雷德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到沃伦·比提以及1991年刚刚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凯文·科斯特纳均是集制片、导演、演员于一身的天才艺人,梅尔对此也早有准备,作为演员他有丰富的表演经验,作为制片人他也熟悉台前幕后工作,而且在与三名著名导演的紧密合作、互相切磋中也使他对导演的工作有了相当的了解,所以他再从事导演工作可谓是轻车熟路,事半功倍。

1993年,他的导演处女作《真爱》拍竣杀青,梅尔自己评价道:“这部片子在某些地方好像有些希区科克电影的影子。

”该片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梅尔则不惜破坏形象亲自上阵,扮演一位面部被严重烧伤,内心怀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的教师。

尽管该片做了充分的准备,剧情也相当感人,也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但票房成绩却不如预期。

在随后的《赌侠马华力》中,他又以一个西部赌侠的形象与朱迪·福斯特及詹姆斯·加纳共同打造了一部诙谐幽默且充满斗智的西部赌片。

接下来梅尔还在迪斯尼动画经典《风中奇缘》中为约翰·史密斯配音并一展歌喉,我们倒是发现他的唱功的确不算太差。

1995年,梅尔迎来了其演艺生涯最为辉煌的一年,一部《勇敢的心》令其成为1996年奥斯卡颁奖晚会上的最大赢家,该片共获得了十项奥斯卡奖提名,并最终抱走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化妆五项奥斯卡大奖,整个世界为之侧目,全能艺人“演而优则导”的历史也同时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想当初梅尔兴师动众开赴苏格兰高地时并不被人看好,甚至被媒体称为是一次“疯狂的、自杀性的拍摄”,因为对于那段美国人并不熟悉的历史,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没什么信心,甚至压根就不感兴趣。

可是梅尔丝毫不为风言风语所动,他首先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研究了苏格兰历史,仔细观摩了70余部历史影片,而后与剧作家一起合作反复推敲了脚本。

在苏格兰的拍摄现场,他对任何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因而令影片呈现出极为完美震撼的视觉效果。

在真实还原和再现历史的前提下,他也大胆的注入了一些商业电影中的娱乐元素,如春风化雨般赋予了这部传统历史影片以全新的艺术生命力。

其卓越的执导才能令人折服,其酣畅淋漓的表演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此时的梅尔已傲然挺立于好莱坞之巅,达到了人神共羡,夫复何求的至高境界。

紧接着推出的《赎金风暴》和《连锁阴谋》再度卖座鼎盛,更令其一时风头无二。

1998年,《致命武器》的原版人马再度出击,倾力打造《致命武器4》,此时的梅尔已略显疲态,但摄于前集的影响,加之功夫皇帝李连杰的鼎立加盟,该片仍然取得了票房过亿的佳绩,名列年度卖座十强。

次年,梅尔一改一贯的英雄形象,在《危险人物》中出演了一位死缠烂打一根筋的毛贼,影片的故事可谓怪诞且充满黑色幽默,梅尔的本色表演也绝对可圈可点,但也许是美国人无法接受大英雄的突然变脸,影片的票房成绩极不理想。

此时,已经有人开始怀疑梅尔的声名还能支持多久。

再筑辉煌 然而,梅尔就是梅尔,在经历一段短时间的变奏之后,于2000年一口气推出了《百万美元酒店》、《小鸡快跑》、《女人需要什么》、《爱国者》四部风格和形式大相径庭的影片,结果《小鸡快跑》、《女人需要什么》、《爱国者》这三部商业影片均取得了极佳的票房成绩,事实证明,梅尔·吉布森的巨星地位仍然固若金汤。

同时,关于他的种种疑虑也统统不攻自破。

2001年,梅尔再次为自己放假,没有推出任何作品,尽管如此,在今年2月美国娱乐杂志《好莱坞报道者》评选的好莱坞明星权力排行榜上,梅尔仍然高居殿军席位。

在“911”恐怖事件过后,好莱坞便开始努力打造战争题材的影片,志在恢复和重建大美国主义的民族自信心,于是乎一系列充斥着大国沙文主义的所谓励志战争片便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梅尔作为美国一代银幕英雄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与老搭档——曾担任《勇敢的心》编剧的兰德尔·华莱士再次合作,并由兰德尔·华莱士担当编导二职,结果影片果然不负众望,不但从众多的“911”综合症产物中脱颖而出,同时也成为继《拯救大兵瑞恩》、《细细的红线》、《黑鹰降落》之后又一部集战争、史诗、动作、暴力、催泪与一体的极尽视听之娱的上佳之作。

年初刚刚在《士兵宣言》中演罢超级越战英雄的梅尔,很快又为自己安排了另一份身价2500万美元的差事,那就是与灵异大师M·奈特·沙麦赖恩合作的《征兆》,结果该片在美国本土的票房居然达两亿之巨,成为梅尔在美国本土票房最高的影片。

现在如果我们再用“明星”、“巨星”一类的词语来修饰这位在好莱坞演艺、导演、制作等各个方面均春风得意的46岁美国梦的成功典范已经显得有些不妥帖了。

梅尔·吉布森从影作品逐个数 夏日城市(澳洲风情画) Summer City 出品年代:1977年澳大利亚Avalon Films 导演:克里斯多夫·弗雷瑟 主演:梅尔·吉布森、约翰·贾拉特、菲尔·艾瓦隆、史蒂夫·比兹雷、黛比·佛曼 IMDB评分:5.0/10 (65 votes) 这是一部全由学生自编自演的低成本公路电影,描写四个年轻人离开悉尼,去经历一个狂放的周末假期。

全片充斥着摇滚乐插曲,前半段描写的是灿烂、明亮的青春,后半段风格不变,改为叙述一件杀人事件,剧本的不连贯是显而易见的。

导演克里斯多夫·弗雷瑟的表现也稍嫌生涩,致使整部作品的内容了无新意,惟一可取的就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实态。

梅尔在片中扮演的是一个有着耀眼灿烂的金发,文静、害羞的角色,跟他日后的勇猛英雄形象大相径庭。

梅尔本人对这部片子的评语是:“连提都不想提起的超级烂片。

”其糟糕程度可见一般。

提姆爱我 Tim 出品年份:1979年澳大利亚Pisces Productions 导演: 迈克尔·贝特 主演: 派珀·劳里、梅尔·吉布森、欧文·柯兹、大卫·福斯特 IMDB评分:6.4/10 (298 votes) 梅尔·吉布森成名前主演的澳洲文艺片。

改编自《刺鸟》女作家柯琳·麦卡洛的另一小说《提姆》,描述弱智青年提姆为中年寡妇作园丁时,两人产生了爱情,但不为世人所理解,提姆的父母尤其反应激烈。

后来,两人突破重重难关,终于走进结婚礼堂。

编导迈克尔·贝特用温婉平实的手法来注释这段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并没有趁机玩嘴头洒狗血,诚意可嘉。

男女主角的演出也颇为贴切,能让人自然地感受到剧中人的心理感受以及社会上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是一部拍得不错的文艺小品。

狂人麦克斯(霹雳神探怒扫飞车党/冲锋追魂手/疯狂的马克斯) Mad Max 出品年份:1979年澳大利亚Crossroads Kennedy Miller Productions 导演:乔治·米勒 主演:梅尔·吉布森、乔安妮·塞缪尔、休·基斯-拜伦、史蒂夫·比兹雷 IMDB评分:6.9/10 (6338 votes) 麦克斯是位已婚的青年警官,他有一部叫做“拦截者”的巡逻车,取缔飞车党是他的工作。

有一天,他出任务时,一个飞车党员意外身亡,他们的头目特卡达愤而想致麦克斯于死地,以报仇雪恨。

结果麦克斯的同事“库斯”不幸被烧死。

受到刺激的麦克斯,立即辞去警察的工作,带着妻子茱西和孩子们出去旅行,但特卡达一行人

© 版权声明
机灵助手免费chatgpt中文版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