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奇:西游记后传背后的故事与启示 (老版神话传奇)

韩剧推荐9个月前发布 howgotuijian
339 0 0
机灵助手免费chatgpt中文版

西游记后传背后的故事与启示

《西游记后传》作为一部经典的电视剧,深受观众喜爱。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剧的幕后故事也非常精彩,从中可以获得不少启示。

创作历程

《西游记后传》的创作缘起于1995年。当时,央视正在筹拍《西游记》续集,并邀请知名编剧张华标执笔。张华标对原著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西游故事。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张华标得到了原著作者吴承恩后人吴金华的鼎力支持。吴金华提供了一些珍贵的史料和文献,帮助张华标塑造出了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

经过两年的精心打磨,《西游记后传》剧本最终完成。1998年,该剧开始筹拍,并于1999年首播。

演员阵容

《西游记后传》汇聚了众多实力派演员。其中,徐少华、曹荣、聂远、王卫国等人均凭借出色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 徐少华:饰演唐僧。徐少华是一位颇具人气的演员,曾出演过《西游记》中唐僧一角。在《西游记后传》中,他再次出演唐僧,将唐僧的仁慈、智慧和坚韧演绎得更加深刻。
  • 曹荣:饰演孙悟空。曹荣是著名武术家赵长军的弟子,有着极好的武术功底。在《西游记后传》中,他饰演的孙悟空英勇善战,机智灵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 聂远:饰演猪八戒。聂远是一位演技精湛的演员,在《西游记后传》中饰演猪八戒,将猪八戒的贪婪、好色和善良表现得淋漓尽致。
  • 王卫国:饰演沙僧。王卫国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演员,在《西游记后传》中饰演沙僧,将沙僧的忠诚、憨厚和勇武演绎得恰到好处。

幕后趣事

在《西游记后传》的拍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 在拍摄孙悟空打败无天的那场戏时,徐少华不小心被曹荣用金箍棒打伤了眼睛。好在伤势并不严重,经过治疗后很快就恢复了。
  • 在拍摄猪八戒娶亲的那场戏时,聂远不小心把新娘的裙子撕破了。当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但聂远反应很快,机智地用一条红绸补救了这个失误。
  • 在拍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那场戏时,剧组在沙漠中遭遇了沙尘暴。剧组人员顶着风沙坚持拍摄,最终完成了这场戏的拍摄。

主题思想

《西游记后传》是一部有深刻思想内涵的电视剧。该剧通过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讲述了正与邪、善与恶的较量,以及个人成长和自我超越的主题。

在剧中,唐僧师徒面对重重困难,始终不离不弃,互相帮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善良,战胜了各种妖魔鬼怪,最终取得了真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同时,《西游记后传》也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贪欲。剧中的无天是一个集贪婪、自私和邪恶于一身的大魔王。他利用人性的弱点,引诱众人堕落,最终酿成一场浩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诱惑,坚持自己的原则。

启示

《西游记后传》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的电视剧。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 坚持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放弃自己的目标。
  • 团结互助:在逆境中,只有团结互助才能战胜困难。朋友和亲人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 抵制诱惑:面对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贪欲会蒙蔽人的双眼,让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
  • 向善向美:在生活中,要向善向美,与人为善。只有善良的心,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结语

《西游记后传》不仅是一部精彩的电视剧,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哲理和人生启示的经典作品。这部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娱乐消遣,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让我们重温《西游记后传》,在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启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和有意义。


《西游记后传》读后感急急急

给你西游记的: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

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

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

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

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

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

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

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

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话 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

日常生活过于现实,使充满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

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谢林在他的名著《艺术哲学》中说:“神话乃是各种艺术的必要条件的原始质料。

《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孩子们会被孙悟空征服,于是也只有孩子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

” 三、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解释。

《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

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

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

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

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现出其英雄本色。

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

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是讲述齐天大圣孙悟空不平凡的出生,与其在花果山,水帘洞的生活,后来,与师父唐三藏,师兄弟猪八戒,沙悟净展开前往西天取经的艰辛旅途.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节是第二回-三星洞访仙学道,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小章节,但孙悟空与菩提祖师之间的暗语互动却令我印象深刻,也佩服行者的聪明伶俐,竟能知晓祖师给他的暗号,并且学会了七十二便等通天本领.还有第二十三回-「唐僧八戒饮水怀胎」,哇!只是喝了河水,竟然就怀孕了,不论男女都会生呀!八戒的一句话「我的妈呀!这孩子从哪里出来呀!」堪称一绝,令我不禁捧腹大笑.幸好,后来悟空和悟净两人到了解阳山,和如意真仙大打一战后,取得泉水,才消除了胎气.西游记,真不愧是中国四大名著之ㄧ,真的非常好看.每一个章节都有许多不同的惊险冒险,让人不由自主的一页一页看下去.虽然大家都认为悟空法力高强,是最厉害的,但我却有点不以为然.他法力高强是无庸置疑的,但我认为西天取经的旅途之所以会如此有惊无险的顺利,而非悟空一人的功劳.不管怎麼说,西游记真的很好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西游记读后感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

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

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

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

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

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

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

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

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

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

总之, 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西游记读后感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

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西游记的读后感《西游记》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读过《西游记》后,使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

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所以,孙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斩邪除魔,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善长水性的沙和尚助阵,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

猪八戒力大无比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终于取得了真经。

我们还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

虽然我们没有孙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们也要学习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恶,不要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

只有擦亮眼睛,明辩是非,才能撕破一切伪装的画皮。

读过《西游记》使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

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毕业升初中,初中毕业升高中,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着成功。

这就是我读《西游记》从中得到的启示吧!《西游记》读后感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但却引起了儿童的喜爱,那就是《西游记》。

小时候,我只是看动画片与图画书。

但现在,我不仅看与读,而且还学会了思考。

《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啦!因为他总是聪明过人、助人为乐、能分辨好人与坏人,来守护唐僧和弟兄们。

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我们。

或许由于唐僧遇到麻烦的事情就不动脑筋,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帮助的缘故吧,有时才会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

这足够说明了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好的意见,反而会更糟糕。

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我也很喜欢猪八戒。

我觉得他是个性格单纯但很可爱的人。

他不会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却有正义感。

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会去做。

他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师傅的安全,而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动脑筋,但是人们觉得他笨的可爱。

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敌人的胆量。

不过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细考虑,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凭自己的实力去做。

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如何评价《西游记后传》这部剧?

《西游记后传》是一部与以往所认识的《西游记》完全不同的剧作,剧中的内容脱离了原作《西游记》的内容,打碎了以往对《西游记》的刻板印象。

《西游记后传》讲述的是西天取经归来,已经成佛的师徒4人,为救被恶魔无天所杀害的如来佛祖转世灵童灵儿,上天入地除妖斩魔的故事。

以往只会念经颂佛的唐僧成了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高手,杀起妖魔鬼怪来毫不心软,全然没有以往的菩萨心肠。

而孙悟空脱离了抓耳挠腮、上蹿下跳的猴相,变得冷静而强大,展现了“斗战胜佛”的一面。

尤为令人惊奇的是真实身份为如来转世的乔灵儿,他外形俊朗,温润如玉,既有着佛性的悲天悯人,也有着人性中的爱欲纠葛。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成功三百年后,天摇地动,魔头无天突然降临,佛祖圆寂,三界大乱。无天占据灵山,自称“无天佛祖”,并召集众妖宣称:

三十三年后如来还会借助转世灵童的法身托生,依仗十七颗舍利子夺天地造化,法力无边,重返三界。

若要永久占领天庭统治世界,必须利用孙悟空拿到十七颗舍利子,杀死转世灵童。

被押在冥界的唐僧,识透无天的野心和阴谋,只有悟空才能化解。

悟空得知此事顿觉大事不妙,经燃灯佛祖点化,方知三界正在面临一场空前的浩劫。

怎么评价电视剧《西游记后传》?和西游记有何关联?

既然是《西游记后传》,自然说的是《西游记》之后的故事了,小时候看了很多遍《西游记》,总是在《三打白骨精》的那一段看得泪如雨下,总觉得孙悟空憋屈得要死,受了那么大的委屈最后还是要回去救师傅,又接着把紧箍咒戴上,这对于童年时期的我,是不太理解的。

在师傅管辖下的孙悟空,掣肘太多,虽然骨子里天生的羁傲,却总是受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不能痛痛快快的惩恶扬善。

于是《西游记后传》填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在这部剧里,孙悟空已是斗战胜佛,他摘下了紧箍咒,不再受任何人的掣肘,教训坏人时自然是畅快淋漓,看得让人热血沸腾。

若说与《西游记》有何关联的话,那就是主要人物(唐僧师徒)依然没变,故事构架仍然是神话背景。

比起之后那些唐僧恋爱孙悟空失恋主打狗血爱情的改编剧或者电影来说,这部剧仍然秉承了西游文化。

这些年来,很多人跟风踩这部剧,无非就是对剧中鬼畜的特效加以嘲笑,在这一点上,我确实没法辩驳,估计剪辑师思想比较超前,18年前就对B站的鬼畜文化领悟颇深了。

但是我们怎么能因为这鬼畜的特效,放弃一部超棒的悬疑神话剧呢?

要知道这部剧的编剧是创造出《神探狄仁杰》四部曲的钱雁秋啊!所以我当初看这部剧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烧脑,一个我自认为的坏人变成了好人,当你以为他真的是个好人的时候,又变成了坏人,真是让我的脑子转不过弯来。

这部剧对孙悟空的塑造,是我认为最完美的一个了,我并不是要贬低《西游记》的那个孙悟空,那时候的他被师傅管束着,也是身不由己。

而这部剧中,他是一个个体,不用忍受猪八戒的聒噪、沙僧的不作为、唐僧的说教。

所以他可以无畏到令人发指,又聪明得好像……狄仁杰?

我相信这个孙悟空一定是狄仁杰的前身。

其实有时候我也是有点不好意思告诉别人我喜欢这部剧,毕竟这部剧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鬼畜+中二,很多根本没有看过这部剧的人,也会无脑跟风,把它贬得跟一坨翔一样。

但是,请不要因为鬼畜而毁掉这部好剧!它的精妙之处,你真正看过了才明白。

这里的孙悟空不是张卫健、陈浩民、黄子韬演的猴子,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斗战胜佛!聪明、正直、勇敢、大爱,你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缺点,他才是我当年心目中孙大圣的化身。

请自动忽略鬼畜特效和孙悟空的面瘫脸。

特别想提一下,剧里扮演白莲花的马雅舒非常惊艳,不要误会,那时候白莲花还不是贬义。最后她的封号叫“白莲花圣母”,连封号都这么鬼畜……编剧太超前了!

PS:这部剧的主题曲、片尾曲以及所有插曲,都非常好听。

可惜现在很多插曲都找不到了。

© 版权声明
机灵助手免费chatgpt中文版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