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大帝国的君主 (秦始皇中国名字)

咖啡豆9个月前发布 howgotuijian
404 0 0
机灵助手免费chatgpt中文版

秦始皇中国名字

生平

秦始皇,原名嬴政,是秦朝的始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大帝国的君主。他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即位时年仅13岁。在他的统治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乱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统一中国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攻灭韩国,开启了统一中国的进程。此后,他相继攻灭赵国、魏国、楚国、燕国和齐国,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

功绩

秦始皇在位期间,进行了多项重要的改革,包括:

  •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和车轨,方便沟通和交通。
  • 度量衡统一:统一度量衡制,方便贸易和经济发展。
  • 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 万里长城: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
  • 焚书坑儒:焚毁除秦国法令以外的书籍,坑杀儒生,推行法家思想。

争议

秦始皇的功绩固然辉煌,但其暴政也备受争议。焚书坑儒、滥用刑罚等残暴措施,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秦朝的严苛法制和繁重的徭役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影响

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体系,为后世王朝奠定了基础。
  • 经济上:统一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加强了各个地区的联系。
  • 文化上: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方便了文化交流。
  • 军事上:修建万里长城,保卫国家安全。

结论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君主之一。他结束了战乱,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虽然他的暴政也备受争议,但他的功绩不可否认。秦始皇的统一大业,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统王朝的秦始皇明字叫什么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有人说他是吕不伟的私生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始皇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

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

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

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

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统一全国币制。

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

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

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

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

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

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

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

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

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

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

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秦朝灭亡。

秦始皇的具体经历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说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

出生后,姓赵。

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时年13岁。

相国吕不韦掌握实权。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政加冕亲政。

这年,宦官嫪毒发动宫廷政变,秦始皇派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围剿长信侯嫪毒,并悬赏说:“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

”(《史记??秦始皇本纪》)。

将把叛乱者一网打尽。

第二年,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吕不韦的相国职务,把朝政大权收回到自己手中。

又听从李斯之议,继续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诱与武力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乘赵攻燕之机,遣军由南北两路攻赵,夺占赵国大片地区。

十三年,桓齮攻赵国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

十四年,再攻平阳,取宜安,破赵军,杀赵将。

桓齮定平阳、武城。

十七年,派内史腾灭韩,俘韩王安。

将韩国设为三川郡。

十八年,用计离间赵国君臣,除去曾两次大败秦军的赵国良将李牧。

十九年三月,王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

颜聚惧逃。

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

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四北),自立为王。

但此时赵国已名存实亡,秦于赵地设邯郸郡。

代地赵军与燕军联合驻上谷易水(今河北怀来西北),企图阻止秦军继续北进。

二十一年(前227年)又为秦军击败。

至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彻底灭亡。

二十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被秦王发现,将荆轲体解。

秦王派王翦、辛胜攻燕。

燕、代出兵攻秦军,秦军在易水之西破燕军。

二十一年,王贲攻蓟(今北京西南),破燕太子军,夺取蓟城。

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

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太子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军主力。

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

但鉴于燕、赵的残余势力已不足为患,为集中兵力攻魏、楚,故暂停进攻。

二十二年,秦王遣王贲攻魏,魏军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

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

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出降,魏亡。

秦在魏东部地区设置砀郡。

同年,秦将李信和蒙武在楚地被楚将项燕打败,遭到重创。

二十三年,秦王亲自登名将王翦之门谢过,请其出征。

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在蕲(今安徽宿州东南)南大败楚军,杀死楚将项燕。

秦军乘势攻取了楚国的许多城邑。

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

王翦继续进军江南,占领楚国全部土地。

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同年,在灭楚、魏之后,秦王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二十六年,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避开了齐国西部主力,命王贲率领秦军由原燕国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进攻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

齐军士气本不旺盛,对秦军突然从北攻来,更是措手不及。

迅速土崩瓦解。

秦军一举攻占临淄,俘齐王建,齐亡。

秦王在齐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秦王政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西周末年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王自称皇帝,追庄襄王为太上皇。

秦始皇称帝后,频繁用兵,开疆拓地。

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调发数十万人,三攻岭南,占领百越之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

又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军队北击匈奴,收复被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迫匈奴退往阴山以北。

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他把昔日秦、赵、燕所筑的长城加以修缮,连接成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又南征百越,设置了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傍)阴山至辽东”。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加强手中的权力,秦始皇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体,否定了丞相王绾提出的恢复分封制的主张,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后又增至40多郡。

郡置郡守,县置县令,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

这一政治体制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控制,开创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为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

为巩固中央统治,秦始皇下令收缴天下兵器,并将六国贵族和豪富12万户迁到咸阳附近和四川等地,以便控制。

同时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两条驰道:一条东通海边;一条南入吴楚,以便一旦发生叛乱,迅速调动军队镇压。

秦始皇还多次到各地巡游,以“威服海内”。

在经济上,秦始皇于公元前216年发布命令,“使黔首自实田”,确认土地私有制度,又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以加强各地区的经济交流。

在思想领域,秦始皇为了打击儒生淳于越等反对郡县制的言论,稳定民心,维护皇帝的权威,他采纳了李斯的主张,下令除了医药、卜筮、种植(指农业)之书、秦国史书和博士官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外,其它书籍一律烧毁。

次年,又因为方士侯生、卢生违命叛逃,秦始皇下令追究方士、儒生的罪行。

结果活埋400多名儒生,制造了历史上第一个“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陵墓。

仅阿房宫和骊山墓两项工程,就动用了70余万人力,给劳动人民带来繁赋重役和饥寒交迫,激起人民起来反抗,为秦朝的迅速灭亡种下祸根。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患病,七月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东北)。

死后不入,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中国第一个皇帝是谁?

秦始皇。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中国第一个皇帝是谁?

秦始皇(前259-前210)名政,嬴姓,赵氏[1],又名赵正(政)[2],生于前259年正月初一,故取名赢正(政)注:秦国历法正月是十月。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秦庄襄王之子。

汉族,[3](原称华夏族[4])。

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

定都咸阳。

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与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但却二世而亡。

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并不是像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载的是个暴君,想了解真正的秦始皇的话在《真秦始皇》这本书中有着详细的介绍。

可以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的创立者。

© 版权声明
机灵助手免费chatgpt中文版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