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重温抗美援朝的伟大历史,感受英雄精神的电影佳作 (长津湖 重温)
引言
《长津湖》是导演陈凯歌和徐克联合执导的一部史诗巨制,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重温,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火中的英勇与顽强。影片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故事情节更是情感丰沛,让观众感受到那段伟大历史中的英雄精神。
历史背景的深刻再现
为了理解《长津湖》,我们首先需要回顾那一段历史。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在战争初期取得了迅速的胜利。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利益,中国政府决定派遣志愿军赴朝作战。长津湖战役是这一系列斗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志愿军面对装备更精良、兵力更强的美军,凭借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精神,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长津湖》在情节上忠实于历史,但同时也赋予了人物以更为丰富的情感层次。影片通过多个角色的视角展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每个士兵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人类在战争面前的脆弱与坚韧。
人物塑造与情感共鸣
影片中的人物塑造十分成功,他们不仅是历史的参与者,更是普通人的缩影。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和故事,他们在战斗中经历的心理变化深刻反映了战士们对国家、家人和信仰的深厚情感。例如,片中的一对父子,父亲是志愿军士兵,儿子在家中等待着父亲的归来,这种情感的交织让观众不仅能够理解战争的残酷,更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期待。
影片中对于友情和战友间的深厚情谊的刻画也令人动容。在战争的惨烈环境中,战友之间相互扶持、相互激励的情景,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这样的情感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也为观众提供了情感的共鸣点,引发了对和平与团结的深思。
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
从视觉效果而言,《长津湖》可以说是近年来中国战争电影中的佼佼者。影片采用了大量的实景拍摄和精心设计的特效场面,真实再现了长津湖的恶劣天气与战斗场景。尤其是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士兵们的艰苦作战和生存状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沉浸式的视觉体验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严峻的战斗氛围。
在音乐和音效方面,影片也做得非常出色。激昂的配乐与紧凑的音效交织在一起,增强了影片的紧迫感和战斗感。尤其是在战斗场景中,配乐与音效的完美结合,使得每一次枪声和爆炸声都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加深了观众对战争残酷性的理解。
总结与反思
《长津湖》不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更是对抗美援朝这一伟大历史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影片让观众重温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感受到中华民族在面临外敌入侵时的团结与坚韧。影片中的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人物的英勇表现上,更是对我们这一代人传递了一种无畏精神与家国情怀。
总体来看,《长津湖》是一部兼具历史深度和情感厚度的电影,它成功地将英雄的壮举与普通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在欣赏精彩的战斗场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历史责任。这样一部电影,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历史,更是为了激励未来,提醒我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
《长津湖》观影感想
《长津湖》感想简短:
1、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是那些千千万万革命先辈们用献血和生命夺取的和平。
感谢先辈们!致敬先辈们,您们将永垂不朽!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民族,外国势力绝不能低估了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
2、没有冻不死的英雄也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只是军人的荣耀,是世世代代中国人血脉里流淌的勇敢与奉献。
他们不为了当英雄而当英雄,不为了胜利而胜利。
他们的鲜血洒在战场上,无畏的精神永远凝聚在国人心中。
这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来打。
就算只剩一个人也要坚持到最后。
真的泪目了,愿国家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3、被这部电影深深触到,战争场面拍的真的是太棒了,场面宏大气势很足,人物群像也展示的很深刻,中段炸通信台那段很激烈,心都被扣着,紧张感拉的很好嗯。
还有食物对比,心里酸了,战役的补给装备差别实在悬殊,最后的冰雕更是绷不住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啊!《长津湖》还是很可以的,值得一看呐,准备好纸巾吧。
4、影片《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全情全景地还原了这场史诗战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决不退缩的精神,不惧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通过对这段历史加以回顾与呈现,电影《长津湖》引导激励中华儿女铭记伟大胜利、凝聚奋进力量,致敬最可爱的人。
5、我边看电影边想,今日之安逸,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所以,我们不光要把“珍惜和平”刻印在骨血里,还要真的把“珍惜”二字付出实践,从小事做起,从珍惜食物,从认真工作,从修身立德开始,好好做人,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二字之珍重!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完整版观后感
可以说《长津湖之水门桥》是《长津湖》的续集,也是大结局。
大结局是最精华,最感人的,一定是超越前作的。
下面就是我整理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完整版观后感5篇,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完整版观后感1
电影《长津湖》再现了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慷慨赴朝,与武装到牙齿的敌方王牌之师血战到底的英雄史诗。
通过观看这波澜壮阔的英雄伟骗,我感受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更让我从对英雄的感动,到观影的行动。
不管站在哪个年代俯瞰,也无论从哪个方面论证,抗美援朝这一立国之战都注定是彪炳青史的。
电影《长津湖》站在了当下的审美坐标,输出着具有时代性的故事样态和创新性的艺术表达。
对于众多尤其青年观众来说,这样的《长津湖》,确实是不可多得。
能战方能止战,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长津湖》以此来立意,并用剧中领袖所说的“尊严,只能在战场上取得”的台词来予以升华。
国际竞争的丛林法则从来就没有改变,铸剑为犁仍只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很多大国的和平崛起,都是从一场抵抗侵略的战争开始的。
《长津湖》对这一场史诗级战争较量的呈现,借助故事延伸对七连志愿军战士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方式进行内在支撑,使其成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英雄人物”。
在奔赴战场的火车上,一场报出自己的姓名和编号的七连入连仪式,彰显出英雄精神传承与七连“打不垮更打不死”的战魂。
这些为国捐躯的战士们,都是共和国永远铭记的英雄儿女。
长津湖之战,中国军队打出了自己的威风、血性和精气神,让世界看到中国是一股“不可辱”的力量。
这种战斗姿态,体现的正是一个伟大民族“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热血壮志。
这么一股子精气神,正是志愿军战士以“钢少气多”战胜敌人的“钢多气少”的胜利之道。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长津湖》重述抗美援朝历史,无疑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启示意义,它们仍是作为民族意志、国家立场政治宣示的宏大叙事,是反帝反霸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回响,发挥的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激励功能。
《长津湖》的上映说明,这段非凡的历史,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精神财富。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完整版观后感2
国庆节假期,爸爸和妈妈带我到电影院看了《长津湖》。
在电影中,我看到志愿军和敌人打得不可开交,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凭着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利用地形抵御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猛攻。
在一座高山旁,有一个名叫“北极熊团”的美国军团。
他们和志愿军战斗的过程中手忙脚乱拿武器,可因为志愿军的速度太快了,他们被打得措手不及,落花流水。
我还看到杨根思抱上炸药包冲向敌群的场面。
像杨根思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比如有用胸口堵住敌人机枪的黄继光,有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的邱少云……
看完这场电影,我知道了中华人民志愿军为维护世界和平,跨过鸭绿江,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奋勇杀敌,打出了军威。
正是因为有这些英雄,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要永远怀念他们!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完整版观后感3
国庆长假期间,电影长津湖上映了,爸爸妈妈说一定要带我去看一下,让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我就乐颠乐颠地跟去了。
影片讲述的是中国志愿军北上支援朝鲜,打退美国主力军团北极熊军团的故事。
随着一阵阵轰隆隆的响声,美国军队的飞机在空中盘旋轰炸,一枚枚炮弹从天而降,树木被烧成了灰烬,房屋被炸的无影无踪,大山被战士们的鲜血染成了红色,炮弹所到之处,无一活物。
我们中国当时还没有先进的武器,更没有食物吃。
美国军队吃着鸡肉鸭肉,而我们的战士只能吃土豆,零下35的天气里,土豆冻的跟石头一样,战士们一咬,牙齿就掉下来了。
美国军队坐着飞机坦克,穿着厚厚的皮大衣,喝着热热的咖啡。
而我们的战士却连棉衣都穿不上,美国军队有着最精良的军用装备,而我们却只有小米加步枪,但就是在这样悬殊的军事力量情况下,我们志愿军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优秀的作战能力,取得了长津湖战役的胜利。
但是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里,很多战士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死的,妈妈说这场战役中,我们的战士总共减员4万多人,但其中一半是被冻死和饿死的,我记得钢铁7连指导员在战斗时,拿着自己女儿的照片说:“这场战争不是爸爸想打,而是我们这代人必须要打,只有我们打败敌人,才能让后代人从此不再有战争。”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泪,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我们现在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我们如今生活在国富民强的时代,更应该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将来能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人。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完整版观后感4
十月三日,我和妈妈去电影院观看电影《长津湖》,这场电影,让我知道了很多事情。
这部电影讲述了1951年,美国人炸毁了朝鲜人民的房子,并出动飞机轰炸了我国的东北,中国志愿军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当物品看到美国的战斗机射杀我们的战士;看着美国空中武装对朝鲜的狂轰乱炸;看着美国人吃着肉、蔬菜,喝着咖啡,而我们的战士吃着硌牙的结冰土豆;看着美国陆军的重型装备,我们战士的因为装备太落后,在枪林弹雨中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冲向敌人,我的手攥得紧紧的,心里好着急,好难过。
电影散场的时候,我看见妈妈的眼中泛着泪光。
回来的路上,妈妈告诉我: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建立在无数先辈的血肉之上的!我们可不能辜负了他们!
是呀,我们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是先辈们用血肉换来的。
我要学会珍惜,从小事做起,认真学习,长大了也要为祖国做贡献。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完整版观后感5
在国庆期间,我看到了很多人去其他城市旅行,小朋友们在公园玩。
我和爸爸妈妈感叹,中国真是个和平、美好的国家。
爸爸妈妈为了让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今天,带我去看了一场震撼的电影,名字叫做《长津湖》。
这部电影里的战役名字叫长津湖战役。
这个战役是抗美援朝里的,它直接定下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基础。
如此可见,它多么重要啊!在电影里面的战士们,在零下四十多度的环境里打仗,而且一天只能吃一个发黑发硬的土豆。
在战斗时里面的打斗场面和爆炸都很真实。
我们能出现在这世上且活的那么好,都是因为上一代军人用血肉换来的。我觉得这些军人很值得尊敬,他们为我们的自由、和平付出了生命,他们是英雄,永远的英雄!
《长津湖》观后感(7篇)
《长津湖》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段历史的深刻记忆。
它以宏大的叙事笔触,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的壮丽景象,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战争的残酷与志愿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电影《长津湖》通过伍万里这个角色的视角,描绘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现实,展现了志愿军战士“钢少气多”的精神风貌,激发了观众强烈的共情与共鸣。
这种“三重境界”的精神启示我们,无论身处何种时代,都要坚持信仰,勇往直前,为追求和平与正义而不懈奋斗。
“绝不后退一步”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面对强敌不屈不挠的尊严与决心。
在抗美援朝期间,无数青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国家和人民而战。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让红色基因在我们的行动中永不褪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坚守忠诚与坚守,是志愿军战士面对挑战时的坚定信念。
在新的征程中,党员干部应以忠诚为本,勇于承担责任,不以口号示人,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展现决心。
我们应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找准行动方向,激发行动力量,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危急关头扛起大梁,为伟大事业忠实奋斗、拼搏进取。
为了人民的和平,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牺牲。
他们以身作梯、化身冰雕,展示了隐忍坚韧与勇猛无畏的精神。
在和平年代,我们应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强化宗旨意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长津湖》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先辈英勇事迹的致敬。
在新时代,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应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让英雄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传承下去。
从《长津湖》中,我们汲取力量,沿着红色印记一路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让我们铭记英雄,传承精神,让英雄的赞歌在心中永远回响,让红色的火种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