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穆《小城之春》:深情哀婉的女性悲歌 (费穆《小城之春》影评)
费穆《小城之春》:深情哀婉的女性悲歌
费穆执导的电影《小城之春》是一部经典之作,不仅在国内外影坛享有盛誉,也为中国女性电影开创了先河。影片通过对三个女人的纠葛命运细腻生动的刻画,展现了民国时期女性在封建礼教的压抑下挣扎、彷徨与无助,是一曲深情哀婉的女性悲歌。
戴家三姊妹的情感纠葛
大姐玉纹
玉纹是戴家的大姐,也是三个姐妹中最传统、最守旧的一个。她从小接受着封建礼教的熏陶,对婚姻有着传统的观念,认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性的天职就是相夫教子。
玉纹的丈夫周志新是一个军人,常年在外征战。玉纹独自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婆婆和两个孩子,过着寡妇般的生活。影片中,玉纹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我是一个女人,丈夫不在家,我就要守着这个家。”
二姐玉洁
玉洁是戴家的二姐,是一个思想比较开放、向往自由的女性。她受过新式教育,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愿被传统的礼教束缚。
玉洁与大姐截然不同,她拒绝了父亲安排的包办婚姻,坚持追求自己的爱情。她的恋人章志忱迫于家庭压力,最终与玉洁分手。玉洁失恋后痛苦不堪,在影片结尾选择轻生。
三妹玉梅
玉梅是戴家的三妹,也是三个姐妹中最天真无邪的一个。她活泼开朗,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她也无法逃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玉梅的初恋对象是一个叫王平的年轻人。王平家境贫寒,玉梅的父亲强烈反对他们的交往。玉梅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与王平私奔。他们的私奔没有得到祝福,反而招来了世俗的唾骂和鄙夷。玉梅最终只能带着破碎的爱情,苟且偷生。
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抑
《小城之春》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抑。戴家三姊妹的悲惨命运,正是封建礼教摧残女性的结果。
封建礼教将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剝奪了她们的基本人权和自由。女性不能自主选择婚姻,不能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只能依附于男性,终其一生在家庭的牢笼中挣扎。
影片中,玉纹的守旧和玉洁的叛逆,都源于封建礼教的压迫。玉纹为了所谓的“贞节”,守着空守闺房,而玉洁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则不得不以生命为代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都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礼教下的悲惨处境。
女性悲歌的深远意义
《小城之春》是一部女性悲歌,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影片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刻画,深刻反思了封建礼教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封建礼教不仅压抑了女性,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影片中,玉洁的追求自由与爱情的行为,体现了中国近代女性觉醒的意识。而玉纹的守旧和玉梅的苟且偷生,则反映了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危害。
《小城之春》的女性悲歌警示我们,封建礼教的余毒必须彻底清除。只有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真正实现女性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