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之敌》的真实故事:扑朔迷离的谋杀、不为人知的动机和传奇般的银行劫匪 (公众之敌电影简介)
电影《公众之敌》讲述了美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银行劫匪之一约翰·迪林杰(John Dillinger)的故事。这部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但为了戏剧效果对一些细节进行了改编。
谜团重重的谋杀案
影片中描绘了迪林杰参与了一场导致黑手党头目弗兰克·尼蒂(Frank Nitti)死亡的谋杀。历史记录中并没有证据支持这一说法。尼蒂是在迪林杰被杀大约 10 年后自杀的。
不为人知的动机
电影中暗示迪林杰的犯罪行为是由复仇心驱动的,他劫持银行以报复谋杀他父亲的银行家。对于迪林杰的真实动机并没有明确的共识。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他是一个纯粹的机会主义者,而另一些人则相信他有一定的社会或政治议程。
传奇般的银行劫匪
迪林杰的劫匪生涯确实是一个传奇。在 1933 年至 1934 年间,他和他的同伙抢劫了包括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在内的 24 家银行。他的劫案以其暴力和对细节的关注而闻名。他经常使用催泪瓦斯使受害者迷惑,并以冷静和专业的方式对银行进行抢劫。
迪林杰劫匪生涯的高潮发生在 1934 年 3 月,当时他从印第安纳州克劳福兹维尔监狱逃脱。他利用一把木枪威胁看守,并驾驶监狱长的汽车逃走。这次越狱使他成为全国性的传奇人物,并进一步增强了他公众之敌的名声。
联邦调查局的追捕
迪林杰的罪行引起了联邦调查局(FBI)的注意,该机构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来追捕他。特工梅尔文·珀维斯(Melvin Purvis)领导了这次追捕,他成为迪林杰的宿敌。
1934 年 7 月 22 日,珀维斯和他的特工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比奥格拉夫剧院附近埋伏了迪林杰。在迪林杰和他的女友从剧院出来后,特工们开火,杀死了迪林杰。迪林杰中枪 3 次,并在现场死亡。
遗产
约翰·迪林杰的遗产至今仍备受争议。一些人将他视为一个冷酷无情的罪犯,而另一些人则将他描绘成一个反对压迫和贪婪的民粹主义英雄。无论如何,他都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罪犯之一,他的故事一直成为书籍、电影和电视节目的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