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勺子:豆瓣影评传递的隐喻与社会思考 (一个勺子豆瓣电影)
陈建斌执导的电影《一个勺子》豆瓣评分7.9分,在豆瓣影评中,这部电影的隐喻和社会思考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一、勺子的隐喻
在电影中,勺子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意象。勺子是智力障碍患者拉条子的象征,也是社会对于他们的歧视和偏见。
拉条子智力低下,口齿不清,总是用勺子吃饭。在社会的眼中,他是一个异类,是一个累赘。别人对他避而远之,甚至嘲笑他。勺子成为拉条子与社会隔阂的象征。
电影中,还有一个情节点人深省。拉条子被嘲笑欺负时,他的父亲选择用勺子反抗。勺子在这里成为反抗歧视的武器,是拉条子与社会的抗争。
二、社会思考
《一个勺子》不仅探讨了智力障碍群体面临的歧视问题,还揭示了社会冷漠、人情淡漠等问题。
拉条子的父亲陈捍东是影片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陈捍东本是一个农民工,因为拉条子的病,举家来到北京。他找工作四处碰壁,被人歧视。为了给拉条子治病,他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陈捍东是一个底层小人物,却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用自己的坚强和执着,对抗着命运的无情。
影片通过拉条子的悲惨遭遇,控诉了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漠视。拉条子被社会抛弃,他的家人也被迫背井离乡。他们得不到帮助,也得不到理解。社会冷漠,人情淡漠,是影片最令人痛心的部分。
三、对人性的拷问
《一个勺子》是一部拷问人性的电影。影片中,有善良和温暖,也有冷漠和自私。
拉条子虽然智力低下,但他心地善良。他帮助流浪汉,救助小动物。他的纯真和善良,感动了许多观众。
影片中也有一些让人愤怒的角色。拉条子的母亲不堪压力,跳楼自杀。拉条子的父亲失去了妻子,也失去了希望。他变得自暴自弃,甚至想要杀了拉条子。人性的自私和残忍,在影片中暴露无遗。
《一个勺子》是一部让人思考和感动的电影。它通过勺子的隐喻,揭示了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歧视和漠视。影片也对人性进行了拷问,让观众重新审视人性的善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