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怨:背后隐藏的黑暗真相 (孤儿怨背后的真实事件)
概述
2009 年上映的惊悚片《孤儿怨》讲述了凯特和约翰·科尔曼夫妇收养了一个名叫艾斯特的 9 岁孤儿的故事。他们很快就发现艾斯特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天真无邪,她身上隐藏着一个可怕的秘密。
《孤儿怨》的情节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基于 1930 年代轰动一时的真实事件。
巴卡罗娃事件
1930 年,乌克兰农民弗雷德里克·巴卡罗娃生下了两对双胞胎。其中一对是名叫卡琳和妮娜的健康女孩,另一对是严重畸形的男孩。畸形男孩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而卡琳和妮娜则被认为是连体双胞胎,因为她们的臀部相连。
巴卡罗娃夫妇无法负担两名女儿的治疗费用,于是决定将她们卖给马戏团。马戏团老板埃尔默·桑德斯发现卡琳和妮娜并不是连体双胞胎,而是由两个人工连接在一起的个体。桑德斯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当局,当局随后逮捕了巴卡罗娃夫妇。
审判和判决
巴卡罗娃夫妇被指控虐待儿童。审判期间,他们声称卡琳和妮娜出生时就是连体双胞胎,他们只是想为女儿提供更好的生活。陪审团否决了这一说法,认定了巴卡罗娃夫妇有罪。
巴卡罗娃夫妇被判处 10 年监禁。卡琳和妮娜被送往一所孤儿院,在那里她们被分离并接受了医疗照护。不幸的是,妮娜在手术中因并发症去世,而卡琳则存活了下来。
孤儿怨中的联系
《孤儿怨》中的艾斯特与卡琳·巴卡罗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者都被收养,而且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生理特征。艾斯特在片中展示出的操纵性和残忍的行为与巴卡罗娃夫妇所描述的卡琳的行为相一致。
导演 Jaume Collet-Serra 确认,巴卡罗娃事件确实是他创作《孤儿怨》的灵感来源。他指出,电影的情节并非完全基于该事件,而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受真实事件的启发。
对电影的影响
《孤儿怨》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巨大成功,以 1200 万美元的预算获得了超过 7500 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这部电影因其令人震惊的情节、出色的表演和对巴卡罗娃事件的巧妙借鉴而受到赞扬。
《孤儿怨》的影响不仅限于票房。它还提高了人们对精神病患者的虐待和忽视的认识,并激发了其他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创作,这些作品探索了收养的黑暗面和家庭的界限。
结论
《孤儿怨》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惊悚片,它巧妙地借鉴了 1930 年代轰动一时的巴卡罗娃事件。这部电影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刺激的体验,而且还引发了关于虐待儿童、精神疾病和家庭的本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