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一部视觉盛宴,用镜头语言刻画战后世界的创伤和希望 (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归来》是一部2014年上映的中国战争片,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张慧文和陈道明主演。影片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讲述了一个在文革期间被错划为“右派”的知识分子陆焉识,在历经12年牢狱之灾后重新回归家庭的故事。
视觉盛宴
《归来》是一部视觉盛宴,张艺谋运用其标志性的美学风格,创造了一个充满意境和诗意的影像世界。影片的取景地包括甘肃、陕西和山西等地,每处场景都经过精心挑选,以呈现出战后中国社会的荒凉和破败。

影片的色彩设计也极具艺术性。导演使用大量的冷色调,如蓝色、灰色和绿色,营造出一种压抑和肃杀的氛围。这些色彩与人物的悲惨遭遇相呼应,传达出战后中国的创伤和哀伤。

张艺谋还巧妙地运用光影效果,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在陆焉识回归家庭后,导演经常使用柔和的灯光,营造出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氛围。而当他面对现实生活的艰难时,光线又变得昏暗和压迫,反映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镜头语言
除了视觉美学,张艺谋还娴熟运用镜头语言,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传达影片的主题。
在陆焉识失踪的前12年,影片经常使用长镜头和慢镜头,表现出家庭的等待和煎熬。这些镜头缓慢而沉重,传达出一种时间的流逝感和人物的绝望。

当陆焉识归来后,影片的节奏加快,使用更多的蒙太奇和特写镜头。这些镜头快速而密集,反映出陆焉识对现实世界的陌生和冲击。

张艺谋还巧妙地使用镜子和倒影,营造出一种错位感和疏离感。这些元素象征着陆焉识与现实世界的隔阂,也暗示着文革对人们心灵造成的创伤。

创伤与希望
《归来》不仅是一部视觉盛宴,也深刻地探讨了战后世界的创伤和希望。影片通过陆焉识一家的遭遇,反映出文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伤害。
- 陆焉识在狱中受尽折磨,经历了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创伤。他归来后,仍然无法摆脱这段黑暗的经历,饱受噩梦和精神疾病的困扰。
- 陆焉识的妻子冯婉瑜在丈夫失踪期间遭受了社会的歧视和迫害。她坚强地支撑着家庭,抚养两个女儿长大,但内心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 陆焉识的女儿丹丹和妞妞在父亲失踪后,被迫与他隔绝,经历了成长的阵痛和身份认同的危机。她们一方面渴望与父亲团聚,另一方面又对这个陌生人感到陌生和恐惧。
《归来》并不只是一部关于创伤的电影。影片也传递出希望和救赎的信息。陆焉识与家人的团聚,象征着中国社会逐渐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
影片在结尾处引用的《归来》歌词,令人印象深刻:“归来笑语满堂,亲人相见泪千行,归来笑语满堂,人生苦短美梦长,归来笑语满堂,乡音乡愁泪满行,归来笑语满堂,人间多少事已忘”。这些歌词表达了归乡的喜悦、亲情的珍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归来》是一部感人肺腑、发人深省的电影。它通过精美的视觉效果和巧妙的镜头语言,刻画了战后世界的创伤和希望。影片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触及人性深处的情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