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忆江南》(青山隐隐水迢迢是什么意思)
忆江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释义
青山隐隐水迢迢:青山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流水滔滔不绝,遥远而绵长。
秋尽江南草未凋:秋天已接近尾声,但南方的草木依然繁茂,尚未凋零。
二十四桥明月夜:相传苏州有二十四座石桥,到了月明之夜,景色格外迷人。
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指代女子,”教吹箫”指代请人演奏乐器。这句诗意指:在月光皎洁的二十四桥上,哪里有女子正在教人吹奏箫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秋景图。青山绿水,草木繁茂,月光皎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给人一种恬静安详之感。
诗歌中还有着一层淡淡的思绪。诗人通过对江南秋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在皎洁的月光下,诗人仿佛听到了远方游子吹奏的箫声,勾起了一丝乡愁。
这首诗语言清丽典雅,意境深远悠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诗歌反映现实,讽喻时政,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拓展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