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渡荆门送别》(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引言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更是千古名句,描绘了船行山川的悠远景色,传达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惜别之情。
声音的描摹
诗的开篇以“猿声”起笔,“两岸猿声啼不住”,“啼”字传神地表现了猿猴鸣叫的婉转悠扬,体现了深山幽谷中的清幽寂静。猿声“啼不住”,连绵不断,不仅渲染了诗歌的背景,也烘托了诗人惜别的惆怅之情。
意境的营造
颔联“轻舟已过万重山”,以“轻舟”的轻盈与“万重山”的巍峨对比,展现出船行山川的壮阔景象。轻舟在猿声中穿行,仿佛不费吹灰之力,而两岸山峰却巍然耸立,高不可攀。这对比营造出一种既浩瀚辽阔又深邃悠远的意境,让人不禁心生感慨。
情感的抒发
颈联“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更切”,以拟人的手法赋予青山以人的情感,它们随着轻舟的远行而送别,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青山相送,却也相别,这一画面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惆怅和感伤。
寓意的深远
尾联“天高云淡望断魂,相思明月楼高休独倚”,跳脱送别之景,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天际云淡,望眼欲穿,却难觅友人身影,只能独自登上高楼,倚望明月。这“相思明月楼高休独倚”蕴藏着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挂念和难以抑制的相思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仕途的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结语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通过对猿声、青山、轻舟等景物的描绘,营造出悠远辽阔的意境,表达出诗人与友人惜别之情和深深的思念之情。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成为唐代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为人传诵,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