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者:透过豆瓣评论,探究苏联极权社会的压抑 (告密者 the informer)
导言
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评论中,豆瓣评论因其细腻深刻、言之有物而备受推崇。对于一部电影,豆瓣评论往往能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解读,发掘出其深层次的含义。本文将以豆瓣评论为视角,对电影《告密者》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苏联极权社会的压抑和人性的扭曲。
电影《告密者》简介
《告密者》是一部于2019年上映的乌克兰电影,改编自阿纳托利·库兹涅佐夫的同名小说。影片讲述了二战时期乌克兰少年安德烈·斯塔赫违背良心举报了自己的养父,导致后者被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NKVD)逮捕处决的故事。
苏联极权社会的压抑
无处不在的监视和告密
在苏联极权社会中,国家安全委员会(NKVD)无处不在的监视和恐怖迫害制造了严重的社会压抑。豆瓣评论指出,影片中人们不敢交头接耳、不敢大声说话,即使在亲人面前也谨言慎行,生怕一言不慎招致灭顶之灾。
影片还揭示了苏联社会告密成风的可怕现实。安德烈为了获得莫斯科大学的入学名额而举报养父,这一举动反映了苏联社会中人心的扭曲和人性的异化。
对信仰的禁锢
除了物理上的压迫,苏联极权社会还对人们的精神信仰进行严厉管制。豆瓣评论认为,影片中安德烈对基督信仰的迷茫和动摇象征着苏联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苏联政府大力鼓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禁止宗教活动。安德烈身为虔诚的基督徒,却不敢公开自己的信仰,只能在内心深处默默祈祷。这种信仰的禁锢扼杀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造成了严重的思想压抑。
人性的扭曲
怯懦、自私和麻木
在苏联极权社会的压抑下,人性遭受严重扭曲。豆瓣评论指出,影片中的人物普遍表现出怯懦、自私和麻木。安德烈为了保全自己而举报养父,学校老师为了避免惹祸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邻居们对安德烈的行为麻木不仁。
在恐惧和压迫的长期笼罩下,人们的良知逐渐丧失,道德底线不断降低。他们宁可委曲求全、牺牲他人,也不愿挺身而出、伸张正义。这种扭曲的人性是苏联极权社会悲剧的根源之一。
抗争和叛逆
尽管苏联极权社会制造了巨大的压抑,但仍有少数人勇敢地抗争和叛逆。豆瓣评论认为,影片中安德烈的养父是一个悲剧性的英雄。他明知举报后会招致杀身之祸,却依然坚持正义,拒绝向邪恶低头。
安德烈的养父的反抗和牺牲,激发了人们对自由和正义的向往。他的行为提醒人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也有人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为真理而抗争。
豆瓣评论中的反思与启示
豆瓣评论对《告密者》这部电影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和反思。评论者们认为,影片揭露了苏联极权社会的黑暗和压抑,同时拷问着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扭曲和挣扎。
影片中的故事虽发生在苏联,但其所反映的人性弱点和极权社会的危害却具有普遍意义。豆瓣评论提醒我们警惕一切形式的极权主义和压迫,维护自由、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观。
结语
透过豆瓣评论,我们得以深入探究《告密者》所揭示的苏联极权社会的压抑和人性的扭曲。这部电影不仅是一段沉痛的历史,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人性的脆弱和捍卫自由、正义的必要性。豆瓣评论的深刻见解和发人深省的思考,为我们理解这部电影和汲取其教训提供了宝贵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