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追究妨碍司法公正人员的刑事责任;(依法追究妨碍执法行为)
为维护司法公正,依法惩治妨碍司法公正行为,保护司法机关依法履职,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关于依法追究妨碍司法公正行为的若干规定》。
该规定明确了妨碍司法公正行为的法律界定、刑事责任、追诉程序等内容,为依法严厉打击妨碍司法公正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妨碍司法公正行为的法律界定
根据规定,妨碍司法公正行为是指以暴力、威胁、贿赂、胁迫等手段,干扰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阻碍司法程序正常进行的行为。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 暴力袭击、威胁司法人员、证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或者故意毁坏、抢夺司法文书、证据的;
- 向司法人员行贿、受贿,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影响司法人员公正执法的;
- 阻挠司法人员执行职务、妨碍司法机关依法调查、取证、逮捕、拘留、审判的;
- 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阻止证人作证、被追诉人到案或者罪犯投案自首的;
- 伪造、变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鉴定结论,影响司法公正的;
- 其他干扰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阻碍司法程序正常进行的行为。
妨碍司法公正行为的刑事责任
根据规定,对妨碍司法公正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量刑标准如下:
- 暴力袭击司法人员、证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或者故意毁坏、抢夺司法文书、证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 向司法人员行贿、受贿,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影响司法人员公正执法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 阻挠司法人员执行职务、妨碍司法机关依法调查、取证、逮捕、拘留、审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 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阻止证人作证、被追诉人到案或者罪犯投案自首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 伪造、变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鉴定结论,影响司法公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 其他干扰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阻碍司法程序正常进行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追诉程序
根据规定,检察机关收到妨碍司法公正案件线索后,应当及时核查,并根据案件情况依法立案侦查。
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应当全面收集证据,查明事实,依法讯问犯罪嫌疑人,制作《刑事立案登记表》、《犯罪嫌疑人提讯笔录》、《询问犯罪嫌疑人记录》等文书。
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审查证据,对符合起诉条件的,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依法做出不起诉决定。
结语
《关于依法追究妨碍司法公正行为的若干规定》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司法公正的高度重视,为依法打击妨碍司法公正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司法机关应当严格执法,切实履行追诉职责,严厉打击妨碍司法公正行为,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希望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执法,共同维护司法公正,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