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在豆瓣的评分之旅:剖析小说与电视剧的差异 (诛仙在豆瓣的评分多少)
由萧鼎所著的仙侠小说《诛仙》自2003年连载以来,便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世界观、波澜壮阔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成为了中国仙侠小说的经典代表作。2016年,由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后,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其豆瓣评分一路走低,最终定格在4.8分。
对于《诛仙》电视剧的低评分,小说原著读者们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一些读者认为电视剧改编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小说的精髓;而另一些读者则认为电视剧制作精良,演员演技在线,瑕不掩瑜。那么,《诛仙》小说与电视剧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呢?这些差异又是如何影响作品评分的?
小说与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差异
《诛仙》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以张小凡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多种人物视角交织,详细描绘了青云门与魔教之间的斗争。而电视剧则采用了上帝视角,以张小凡为主角,讲述了他的成长历程和与碧瑶的爱情故事,同时对原著中的其他支线剧情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和改编。
这种叙事结构的差异导致了电视剧剧情节奏过快,很多小说中的重要情节被匆匆带过或完全舍弃。例如,原著中张小凡在炼血堂的经历对他的性格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电视剧中却仅用寥寥数笔带过。原著中张小凡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也经过了大幅度的简化,削弱了作品的厚重感和深度。
小说与电视剧的人物形象差异
《诛仙》小说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张小凡、碧瑶、陆雪琪是读者最喜爱的人物之一。在电视剧中,张小凡的性格被改编得更加软弱和善良,而陆雪琪则变得更加高冷和不近人情。
对于张小凡性格的改编,一些读者认为符合电视剧的市场定位,但另一些读者则认为背离了原著中的人物设定。原著中的张小凡虽看似平凡,却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强烈的正义感,而电视剧中的张小凡则显得过于软弱和优柔寡断。
陆雪琪在小说中是一个高冷不群的仙子,但她的内心也有着柔情的一面。在电视剧中,陆雪琪不仅高冷,而且还变得有些傲慢和无情,失去了原著中的人物魅力。
小说与电视剧的特效制作差异
《诛仙》电视剧在特效制作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画面效果十分震撼。一些小说原著读者认为电视剧中的特效过于华丽,反而喧宾夺主,掩盖了剧情和人物的不足。
原著中的诛仙剑阵是小说中最宏大的场面之一,而电视剧中的诛仙剑阵却显得过于花哨和形式化,失去了原著中那种令人震撼的压迫感。电视剧中大量的慢镜头和特写镜头也让剧情节奏变得拖沓。
小说与电视剧的价值观差异
《诛仙》小说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内核的作品,在小说中,正邪之争只是一个表象,最终的主题是对人性的探讨。而电视剧却将正邪之争简单化,并通过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来塑造人物。
这种价值观上的差异导致了电视剧失去了小说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沦为了一部披着仙侠外衣的偶像剧。一些小说原著读者认为电视剧的改编违背了原著的精神,令他们十分失望。
结语
《诛仙》电视剧的低评分反映了小说原著读者对改编的不满。这些不满主要集中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特效制作和价值观差异几个方面。虽然电视剧在制作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对原著的改编过于粗暴,最终未能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
一部成功的改编作品既要忠于原著,又要有自己的创新。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是所有改编者都要面临的难题。《诛仙》电视剧的失败案例也为后来的改编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