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有佳人电视剧》评价:美好爱情与经典情节交织的浪漫乐章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南国有佳人》是由李慧珠执导,董璇、高云翔、迟帅、刘庭羽领衔主演的古装爱情剧,改编自芃羽同名小说。
该剧讲述了出身名门的江南女子沈依依,因意外失忆而被渔民刘小鱼所救,两人相知相恋的故事。
自播出以来,《南国有佳人》深受观众喜爱,其评价如下:
美好爱情主题
《南国有佳人》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电视剧,展现了一段跨越身份和阶级的浪漫爱情。
沈依依出身名门,刘小鱼仅为一介渔民,但两人却在相处的过程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他们的爱情既有甜甜蜜蜜的温馨,也有刻骨铭心的虐心。
经典情节设置
《南国有佳人》的剧情跌宕起伏,充满了经典的情节设定。
例如,女主失忆、男主身世之谜、家族恩怨等元素,都让剧情更加精彩。剧中还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场景,例如沈依依和刘小鱼在海边相拥、两人在船上遭遇海难等。
演员精彩演绎
《南国有佳人》的演员阵容强大,董璇、高云翔、迟帅、刘庭羽等主演都演技精湛。
董璇饰演的沈依依温婉可人,高云翔饰演的刘小鱼英俊潇洒,迟帅饰演的赵匡赞霸气威武,刘庭羽饰演的安以轩刁蛮可爱。这些角色都被演员们演绎得活灵活现。
精致画面与音乐
《南国有佳人》的画面精致唯美,将江南水乡的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的音乐也十分动听,与剧情紧密结合,为观众营造了良好的观剧氛围。
不足之处
虽然《南国有佳人》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剧中的一些情节过于俗套,服化道也稍显粗糙。不过,这些瑕疵并不影响该剧整体的精彩程度。
结语
《南国有佳人》是一部美好爱情与经典情节交织的浪漫乐章。
该剧以失忆、身世之谜、家族恩怨等经典情节设定,讲述了一段跨越身份和阶级的动人爱情。演员们的精彩演绎、精致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都为观众营造了良好的观剧体验。
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南国有佳人》仍不失为一部值得推荐的优秀电视剧。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 杂诗·南国有佳人 》
作者: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注释 :
1、南国:古代泛指江南一带。
容华:容貌。
2、湘沚:湘水中的小洲。
湘水在湖南,入洞庭湖。
沚,水中小洲。
朝游北岸,夕宿湘沚,是以湘水女神自喻,应取意于屈原《九歌》。
此句一作“日夕宿湘沚”。
3、薄朱颜:不重视美貌的人,这里指不重视有才德的人。
4、发皓齿:指唱歌或说话,这里是指推荐、介绍。
5、俯仰:低头扬头之间,极言时间之短。
6、荣耀:花开绚艳的样子,这里指人的青春盛颜。
久恃:久留,久待。
翻译 :
在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面容若桃花般芳艳,如李花般清丽。
早晨她来到江北岸边游玩,夜晚她到萧湘的小岛中休憩。
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转瞬间,岁月消逝,可是青春的美貌是难以永远存在的。
赏析 :
萧统《文选》选录曹植《杂诗》六首,获得历代诗评家的赞赏和肯定,是曹植诗歌中的着名篇章。
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
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采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
曹植不但文才很高,而且具有政治抱负,希求建功立业,垂名青史。
曹操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结果没有实现。
曹操死后,他因此备受其兄曹丕(魏文帝)、侄子曹叡(魏明帝)的猜忌和压抑,屡徙封地,连生活都很不安定,根本谈不上实现政治抱负。
这首诗以佳人自比: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时俗”二句,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驶,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
曹植这首诗,在构思和写法上明显地学习屈赋。
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二神,其游踪大致在沅、湘、长江一带,《湘夫人》篇中有“闻佳人兮召予”句,以佳人指湘夫人。
曹植这首诗中的前四句,其构思用语,大约即从《湘君》、《湘夫人》篇生发而来。
《离骚》云:“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曹诗末二句又是从它们脱胎而出。
这种继承发展关系,可以帮助说明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元代刘履《文选诗补注》(卷二)释此篇题旨说:“此亦自言才美足以有用,今但游息闲散之地,不见顾重于当世,将恐时移岁改,功业未建,遂湮没而无闻焉。
故借佳人为喻以自伤也。
”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九)也说:“此诗伤己之徒抱奇才,仆仆移藩,无人调护君侧,而年将老也。
通体以佳人作比,首二自矜,中四自惜,末二自慨,音促韵长。
”刘、张两人的解释都是颇为中肯的。
曹植在《求自试表》一文中,强烈地表现了他要求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愿望,文中后面部分有云:“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
”这段话的意思与此篇“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二句的内容也是息息相通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诗的主题不是作者自伤,而是为曹彪鸣不平。
“佳人”盖指彪,时为吴王也。
《魏志》:彪于黄初三年,徙封吴王,五年改封寿春县,七年徙封白马。
朝游夕宿,喻迁徙无定也。
”(见黄节《曹子建诗注》卷一)曹彪是曹植的异母弟,曹植与曹彪同受朝廷猜忌压抑,有同病相怜之感,黄节的看法可备一说,但证据毕竟不足。
徐公持同志说:“按曹彪虽膺过吴王的封爵,其封城却并不真在吴地。
当时自江以南,全在孙氏控制之下,曹彪无由得至江南。
他这个吴王封在寿春附近,此点曹植不会不知。
所以诗写‘南国’‘佳人’,‘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等等,不可能是指曹彪,而是借用楚辞的意境和成语,来抒发自己对‘时俗薄朱颜’的感慨,其主旨是怀才不遇。
”这样讲比较合乎情理。
这首诗与曹植的另一首名作《美女篇》主题相当,在艺术描写上却有丰腴与简约的区别,可进行一下比较。《美女篇》全诗较长,节录如下: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借问女何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独长叹。
《美女篇》的主题,过去不少评论者都指出它是曹植以美女自比,比喻他怀抱才能而不得施展。
如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三)说:“子建求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故以为比。
”《美女篇》与《杂诗》“南国篇”的主题相同,又同用比喻手法,城南美女与南国佳人,都是曹植自比。
《美女篇》“佳人慕高义”以下四句,说城南美女不为众人所理解,意思与“南国篇”的“时俗”二句相通,点明了“怀才不遇”的主旨。
“盛年处房室’二句,也与“南国篇”的“俯仰”二句一样,在结尾表现了深沉的慨叹。
上面《美女篇》的引文,在“攘袖”二句下省略了十句,这十句连同“攘袖”二句都是写城南女的姿态和装束,从各个方面来刻划她的美丽,而“南国”篇写佳人之美,仅用了“容华若挑李”一句,非常简括。
《美女篇》在其他方面的描写也较“南国”篇丰腴,但写美女姿态装束的一段尤为突出。
这两首诗同用比喻法写同一个主题,但使用了详略不同的写法,“南国”篇简练爽朗,《美女篇》华赡生动,在艺术上各擅胜场,用词造句毫无雷同之感,这里表现了曹植高超的写作才能。
钟嵘《诗品》评曹植诗云:“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这是对曹植诗歌很深刻的评语。
“情兼雅怨”是论思想内容,指出曹植诗具有“小雅怨诽而不乱”的特色,曹植后期的不少诗作,倾吐牢愁,的确多近似小雅的怨诽之词,《杂诗》“南国篇”、《美女篇》都是其例。
骨气即气骨,也就是风骨。
骨气奇高,是赞美曹植诗富有风骨,即富有爽朗刚健的风貌。
词采华茂,是赞美曹植诗语言华美丰富。
钟嵘主张诗歌应当“干之以风力(即风骨),润之以丹采”(《诗品序》),即以爽朗刚健的风骨为骨干,再用华美的辞采加以润饰,二者结合起来,达到优美的艺术境界。
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符合于他的艺术标准,所以获得极高评价。
明胡应麟在评曹植《五游》、《升天行》诸诗时云:“词藻宏富,而气骨苍然。
”(《诗薮》内编卷一)也是承袭了钟嵘的批评标准。
曹植的诗,总的说来是风骨、词采二者兼备,但仔细分析,不同的诗篇在某一方面往往有所侧重,有的风骨更遒劲一些,有的词采更宏富一些。
他的部分诗篇,像《箜篌引》、《美女篇》、《白马篇》、《名都篇》等,大抵篇幅稍长,对偶句与铺陈语较多,其词采华茂的特色就显得更为突出,但也仍然具有风骨。
另外有一部分诗,像《野田黄雀行》、《泰山梁甫行》、《杂诗六首》等,大抵篇幅稍短,描写较简练,对偶句与铺陈语少,这类诗篇更鲜明地显示出骨气奇高的特色,但也仍然具有词采。
王世贞评曹植诗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逊父兄。
何以故?材太高,辞太华。
”(《艺苑卮言》卷三)王世贞认为曹植诗成就低于曹操、曹丕,意见未必公允,但曹植诗在词采华茂这方面的确大大超过其父兄,特别如《箜篌引》、《美女篇》一类诗表现尤为突出。
王世贞又说:“子桓之《杂诗》二首,子建之《杂诗》六首,可入《十九首》,不能辨也。
”(同上)又从风格的质朴刚健方面对曹植的《杂诗》六首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可与汉代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并驾齐驱。
王世贞不喜华丽文风,所以对曹植作出这样的评价,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植的不同诗篇,在风骨和词采二者的某一方面的确有所侧重。
《杂诗》“南国”篇这首诗,其中“时俗薄朱颜”二句,也是文采斐然;但大体说来,其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它虽然不像《美女篇》铺陈细致,词藻华美,但也自具一种爽朗自然之美,经得起吟咏咀嚼。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什么意思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的意思是: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面容如桃花般娇艳,又如李花般清丽。
出自两汉曹植的《杂诗七首·其四》,原文: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译文: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面容如桃花般娇艳,又如李花般清丽。
早晨她来到江的北岸游玩,夜晚她到萧湘的小岛中休憩。
当时的人并不欣赏美丽的容颜,她还能为谁开口歌唱,为谁展示容颜呢?转瞬间,岁月消逝,可是人的青春盛颜是难以永远存在的。
赏析: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采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
曹植不但文才很高,而且具有政治抱负,希求建功立业,垂名青史。
曹操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结果没有实现。
曹操死后,他因此备受其兄曹丕(魏文帝)、侄子曹叡(魏明帝)的猜忌和压抑,屡徙封地,连生活都很不安定,根本谈不上实现政治抱负。
这首诗以佳人自比: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时俗”二句,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驶,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南方有佳人,下一句是什么?是什么歌?
“南国有佳人”,下一句为“容华若桃李”。
出自《杂诗·南国有佳人》,三国时期曹植作。
其内容主要写的是南国有位佳人不重世俗,作者借她写自己壮志未酬。
原诗如下: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译文如下:
南方有一个美人,容貌犹如盛开的桃李。
她清晨漫游于江河北岸,晚上在潇湘水洲栖息。
时俗总喜欢妒忌红颜。在茫茫人世向谁开怀官齿?
时光匆促转眼又近岁末,荣华美色终将无奈地消失。
扩展资料:
此诗以“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开篇,作者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佳人图。
这“佳人”生于“南国”,艳若桃花,光彩照人,倾国烦城。
这两句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静止的纯美的形象。
接下来,“朝游江北岸, 日夕宿湘沘”,写“佳人”的活动范围,以展示她的动态。
从静态的南国佳人,到动态的“朝游” “夕宿”。
很容易使我们想起屈原笔下“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品格高洁的橘,同时又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到“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的湘夫人。
由屈原作品中的意象来反观本诗,“南国有佳人,这“南国”,恐怕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方位标志,而主要在于它用隐喻手段向人们展示着“佳人”的高洁品质。
当诗人在“佳人”之前冠以“南国”,从而使其具有了这样的暗示意义之后,那么“佳人”朝游江比、夕宿湘址就不会再象某些论者所说的,是比喻曹彪(或作者自己)的屡次迁徙,而具有了更为深厚的寓意。
即表明“佳人”这种“朝游” “夕宿”恰恰象屈原笔下的湘夫人一样,这一切都是为了迫寻自己所钟爱的恋人,这恋人也可以说就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希望所在。
高洁的品质,如花似月的容貌,为寻求理想而无休止奔波的志向并不能感动和改变世俗的偏见。
后来“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尤其是被“佳人”视为第一生命的“朱颜”在遭到“时俗”的鄙薄之后, “佳人”的所有理想,追求和抱负倾刻之间都显得异常苍白、异常脆弱, “谁为发皓齿”透示出一种异常沉重的悲哀,一种无以名状的巨大孤独。
一方面是有美好的容貌、高洁的品质,一方面又时时希望把这一切献给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寄托,当这种愿望经过现实的验证表明其完全没有可能性之后,“佳人”的时间紧迫感就显得越来越严峻。
结尾的“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道出人生若白驹过隙,有限的青春年华敌不得住那悠悠不尽的时间。
这使“佳人”陷入更大的悲哀、更深的忧思之中,司时也使诗人处于左右维谷,进退失据的二难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有三层意思——自矜、自惜、自慨,正是诗人自我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诗人怀抱奇才,仆仆移藩,终因无人调护君侧,不受重用,直至老去,和佳人的遭遇相同。
所以,诗人未登场,其愤激不平之情却见于言语之外。
这就是“借佳人为喻以自伤”所达到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