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如虹》:一部震撼人心的抗战史诗 (归途如虹的意思)
《归途如虹》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徐光耀。这部小说出版于1983年,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被誉为”中国战争文学的长城”。
故事梗概
《归途如虹》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主人公吕梁是一个八路军战士,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转移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养伤。在养伤期间,吕梁与村里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吕梁所在的山村也面临着日军的威胁。在村长的组织下,村民们纷纷拿起武器,与日军展开了顽强抵抗。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斗争中,吕梁和村民们并肩战斗,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艺术特色
《归途如虹》是一部长篇巨著,从1940年写到了1945年,全书近百万字。这部小说以其宏大的历史画卷、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深厚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当代战争文学的经典之作。
宏大的历史画卷
《归途如虹》 全景式地展现了抗日战争中的一段历史。小说通过对吕梁和村民们在战争中的经历,反映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和悲壮牺牲。
鲜活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吕梁、村长、老支书、孙大娘等人物,各有特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吕梁是一个英勇无畏的战士,村长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干部,老支书是一个足智多谋的老人,孙大娘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
深厚的思想内涵
《归途如虹》是一部思想性很强的作品。小说通过对战争的描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伤害,歌颂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小说也反思了历史,呼吁和平,反对战争。
《归途如虹》的意义
《归途如虹》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抗战史诗。小说不仅真实地再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而且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精神风貌。这部小说对于弘扬抗战精神、缅怀革命先烈、警示后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归途如虹》也是一部文学精品。小说语言生动形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入木三分。这部小说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学的瑰宝。
《归途如虹》的归途,不仅指战争结束后的和平之路,也指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漫长征程。这部小说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