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骨髓腔内穿刺的痛苦吗?

(《绝密配方》截影)
医生将一根20厘米的穿刺针直插病人的胸骨,整个过程没有麻醉,抽取骨髓时的剧痛会持续几分钟。
对于白血病人来说,他们的磨难,才刚刚开始。
《绝密配方》
Chain Reaction

本期影评要推荐给大家的是一部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足以媲美《奥本海默》的冷门佳作,——由塞尔维亚导演德拉甘·比耶洛格利奇执导的历史剧情片《绝密配方》。

(真实人物原型的合影)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将1958年的南斯拉夫核反应堆临界事故和人类首例异体骨髓移植手术联系起来,真实再现了法国医护人员和被辐射的南斯拉夫科学家之间跨越国别、立场和意识形态的援助与情谊。

至小派截稿时,该片豆瓣评分8.0,IMDB评分8.2,口碑极佳!
1958年10月的深夜,一群神秘的病人住进了位于巴黎的居里研究所治疗中心。

(《绝密配方》截影)
三男一女,所有人都被剃光了头等待治疗,为首者是南斯拉夫最好的核物理学家德拉戈斯拉夫·波波维奇教授。
被问到遭受辐射的经过时,所有人都一口咬定他们是在民用核试验过程中遭到的辐射,与南斯拉夫官方的说法如出一辙。

(《绝密配方》剧照)
真相似乎并不像表面这么简单。
彼时,距离广岛的原子弹爆炸,过去仅仅13年。那些遭受核辐射的病人,有的几天就死了,有的能侥幸多活几年,但很快头发脱落,面部畸形,各种怪病接踵而至。

(《广岛之恋》中核爆后炼狱景象)
而当时的世界秩序的领导者们,不去研究如何治愈核辐射疾病的良药,却一次又一次提升核实验的爆炸当量。

(《绝密配方》剧照)
本片的主人公,法国放射病理学家乔治·马特就是一个极其反感核武器的人。他日复一日的在小白鼠身上做着实验,只希望能找出良方,在将来的“审判日”里多挽救一些生命。
眼下他实验的小白鼠变成了活生生的人类。虽然这听起来很残忍,但如果不这么做,等待这些可怜人的只有死亡。

(《绝密配方》截影)
在医护的悉心照料下,患者们渐渐放下了心防,他们一起唱歌跳舞,说着情话,开着玩笑。
马特却尽量远离这些,并非他不近人情。而是知道,他与这些患者建立的情感联结越深,治疗过程中自己承受的道德和情感压力就越重。

(《绝密配方》截影)
电影设定中有一处BUG,人类第一例骨髓移植手术其实是由美国的唐纳尔·托马斯医生完成的。1956年,他成功利用双胞胎间的骨髓移植治疗了白血病,但他并未解决异体骨髓移植手术的难题。

(唐纳尔·托马斯医生,1990年获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影片中马特医生攻克的其实是第二个难题。在进行移植前,医生会给患者使用超过致死剂量的看改机来根除患者的造血组织和癌变细胞。
患者必须在短期内移植捐献者的骨髓液(造血干细胞),否则必死无疑。如果移植成功,在两周内,患者被新注入的造血干细胞将会重新制造正常血液。

(《绝密配方》截影)
这种治疗风险极大,尤其是骨髓捐助者要被抽出700ml的骨髓,承受能力稍弱一点的可能睡倒就醒不过来了。
最初马特医生也不愿意冒险,只是抽取捐助者的血液给患者续命。可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恶化,马特医生也狠下心来冒险给他们进行异体骨髓移植手术。
物理学中,当一个中子轴核裂变时,会同时释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再引发其他的轴核裂变,这样持续不断的裂变下去,这就是链式反应。

(《绝密配方》截影)
法国的居里研究所治疗中心的医者们将治愈核辐射病为己任,而南斯拉夫的温查核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则将研发核弹作为奋斗目标。
一场核事故将两个国家,两个阵营,两个理念下的人们汇聚到了一起。
它终结了铁托拥有核武器的梦想,也令骨髓移植术得以造福千千万饱受折磨的患者。

(《绝密配方》截影)
令小派感动的是,波波维奇教授在术前偷偷告知马特医生,自己其实已经攻克核试验难题。换句话说,只要让他活着回到祖国,南斯拉夫将很快拥有核武器,对法国和世界可能都是威胁,非常反感核武器的马特医生却依旧选择救治他。
电影除了展现救治过程的主线叙事外,还有一条闪回交叉着一条核试验脉络,将南斯拉夫高层的急功近利与刻薄冷漠展现的淋漓尽致。

(《绝密配方》截影)
有人说,在电影世界中,科学和生命才是最大的政治正确,而政治是最大的反派。
本片的导演明显是这一理念的信徒,末了波波维奇将记载核试验数据的笔记本烧毁,究竟是他被马特的反核立场所打动,还是不愿卷入国内的政治旋涡,导演并没有明示。

(《绝密配方》截影)
小派认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理念。比原子弹更强大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链式反应,爱与人文精神才是文明延续的绝密配方。
但现实比电影残酷一万倍,1992年南斯拉夫联邦彻底解体。波波维奇教授曾经信仰的,热爱过的祖国不复存在,只留下内战后的尸横遍野和被北约轰炸后留下来的残垣断壁。

(《地下》中追逐好友和爱人燃烧尸体的小黑)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曾发出过拷问:俄罗斯在乌克兰制造了那么多可怕的罪行,为什么北约不像对待南斯拉夫那样轰炸俄罗斯?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如果波波维奇教授没有烧毁笔记本,南斯拉夫真的拥有了核武器,历史是否会改写?
链式反应是会变得更好,还是更坏呢?
图源于网络 / 图片
石安浅 / 作者